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標竿投資心理學教室(三):為何投資人會「嬴粒糖,輸間廠」?





今次又來到標竿投資心理學教室分享,我喜歡心理學,亦喜歡投資,二者都是有趣的學科,多學習會令人生更豐富。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有趣的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展望理論」,它解釋了人在不同情況下,對風險的看法會出理不一樣的反應。

投資市場不是一個比併數學成績高低的地方,亦不是一個比併智商高低的地方,而是一個比併投資人心理質素和財商知識高低的地方。心理學對了解和明白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多了解心理學,可能對你在做出每一個投資決定時都會考慮得更不一樣。這亦是為什麼蒙格(Charlie  Munger)對心理學會為之著迷的原因。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它是一個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由兩位以色列裔的心理學教授,分別是丹尼爾·卡內曼 (Daniel Kahneman)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Nathan Tversky)1979年首次提出的。這個理論的其中一個假設是,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的不同(參考點位置不同),對風險會有著非常不同的態度和反應。展望理論為兩位以色列裔心理學教授贏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表揚他們對分析在不確定情況下的人為判斷和決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展望理論描述了人們對賺蝕和發生機率高低等條件之下,會出現一種「不對稱的」心理反應,這就有助解釋一些看來不理性的投資行為的現象。簡單一點說,展望理論對投資人面對風險所作出的行為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投資人在得益時,會偏向逃避風險;相反地,投資人在損失時,卻會選擇願意冒更大的風險,成為冒險家。」

「嬴粒糖,輸間廠」
這個理論十分有趣,成功描述了人在「獲利點」或「虧損點」時,由於「參考點位置」不同,投資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都出現很大的不同。展望理論得出的結論叫人驚訝,描述了「人在得益時,會變得十分害怕冒風險;但在損失時,卻成了冒險家。」這個理論亦讓我們知道了,為何不少的投資人都會出現「嬴粒糖,輸間廠」的情況,因為很多投資人都會有「賣盈守虧」的投資行為。

過早賣走「獲利標」
投資當中,總會出現帶來盈利的標,亦一定會有帶來虧損的標。很多投資人面對「獲利標」的時候,都會有很想吃下棉花糖的心理作用,很想把賺到的錢快快收割起來,同時由於在得益時,不想「獲利」受到捐失,因此很多時候都不願再冒風險,變得「細膽」起來,因此很快就把「獲利標」賣走。但很多時候,賣走的「獲利標」都是好企業,因此股價才會漲起來,過早賣走「獲利標」令投資人賺到的利潤不多,之後更可能會引起「後悔」的感覺,但「獲利標」很多時候都是「一升不回頭」,再也買不回,投資人因此「後悔莫及」。

緊抱「虧損標」不放
展望理論都幫助我們了解到,為何很多人對「虧損標」都有死抱不放的心理。投資人過早賣走「獲利標」會導致投資人出現後悔的心理,緊抱「虧損標」不放帶來的後果更嚴重,令投資人虧損嚴重,最後更可能出現「沮喪」的情緒。展望理論讓我們知道,投資人在面對「虧損」時,會變得更願冒風險,因此明知「虧損標」可能有很大的問題,但仍會抱「總有一天會升回來的」、「一日未拋一日都未算輸」或「同佢偷長命,不升到買入價就不會放」等等的「鬥氣」現象,結果「虧損標」一跌再跌,虧損十分嚴重,不得不斬。

總結:
展望理論為我們描述了為何在投資市場上總會出出現不少「賺小小,蝕多多」的投資個案。展望理論十分有用地幫助我要如何去看待「獲利標」和「虧損標」,當你都做與一般大眾都一樣的投資行為時,你的投資成績很大機會都會與一般人一樣,但當你了解完人的有趣投資心理後,你或許會多想想,我是否要這樣賣出「獲利標」或「虧損標」。

展望理論總是令我想起彼得‧林區的一句投資話:「不要拔走鮮花為雜草施肥。

4 則留言:

  1. 對,嬴粒糖,輸間廠是人性,投資要獲利,經常是一個抗拒人性的過程。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兄, 對的, 人的天性都喜歡先獲利,而心理學的研究給了我們一些很好的理論作參考。

      刪除
  2. 敢問標竿兄,有解決辦法嗎?
    想賣出的時候,想想當初做決定時的原因是否一個好辦法?

    回覆刪除
  3. Vincent, 其實重點應放在價值 而非價格, 如果你買入前, 确認是一家好公司, 然後買入, 便應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

    好企業的價格會因發展良好(如交出好業績)而上去, 有機會會一升再升, 如果那一家企業的經營在未來仍保持好的增長, 投資者值得耐心持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