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投資組合(足球陣容)表現小結



今年的新年假,筆者與家人過得開心,感恩一家人都健康快樂,身心健康就是最大財富!

今天是最後一天的假期,筆者趁有時間,不如簡單回顧一下我的投資組合(足球陣容)近一年的投資表現。

選股以「生活股」作為基礎
筆者的投資組合(足球陣容)以生活股作為選股的基礎,大都是我們日常當中常接觸到的大企業,大家如果看真一點,又會見到很多筆者的持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講求「攻守平衡」
如大家有看開筆者的文章時,都會知道,筆者的投資組合講求講求「攻守平衡」,筆者更著重是做好組合的防守性,在不要輸錢的前題下做好投資。

長線投資,操作不多
建立了此投資組合倉之後,筆者近一年所做的投資動作不多,大多都是等,什麼都不做,大部份的貨都是大約在恆指在二萬到二萬一時收集,作長線投資之用。


現與大家簡單回顧一下我的投資組合(足球陣容)的投資表現。

上揚:煤氣、領展、中銀香港、騰訊、建行、舜宇、瑞聲、安踏
持平:越秀、HKT
落後:港燈、楓葉、比亞迪、廣汽


整體來說上揚部份的企業都有很好的盈利表現,股價的走勢亦同樣反映了出來,所以未來筆者仍會放心繼續持有此組合;而持平和落後部份的企業都是我眼中的好企業,股價暫時落後亦不用太擔心。我喜歡巴菲特形容自己的投資方式是「淡漠得近乎懶散,是我們這種投資方式的基礎」。我同時亦奉行這種投資理念,看來成效是不錯的,未來會繼續持有該組合,繼續堅持「理得愈少愈好」的原則長線持有!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新年回內地家,順道了解中國的最新發展情況

(筆者攝於南山區內其中一個最大型的購物商場-海岸城,裡面竟然讓我找到Tesla的踪影。)


今年新年回內地過年,內地的新年氣氛十分好,一家人親戚朋友都去到爺爺的家聚會!今年都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家人親戚都過得十分好!

今次回去回內地,開車走訪了不同的地方,有去親戚朋友的新屋,亦有到大型商場逛逛,對於喜歡了解身邊事物的我,當然親身了解一下國內的最新發展情況吧。

中國未來的金融中心
筆者在內地的家,位處深圳南山區,是深圳,以至中國發展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其中一個集金融和高科技發展的一個地區,加上位處深圳灣大橋,鄰近天水圍,由南山區開車過去天水圍不到半小時,由南山區到香港中環等地,車程大約一小時多一些。前海自貿區亦在此地,將來很大機會發展成中國的其中一個金融中心。
(圖片:前海自貿區概念圖。)


中國高科技園地
深圳南山區亦是中國重點發展高科技的地點,南山區深圳科技園就是座落於此,許多中國的科技巨頭都有進註南山區深圳科技園,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等。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最新中國總部都是設立於此,都是摩天大廈。一些國際巨企,例如微軟的總部都是設立於此。
(圖片:南山區深圳科技園)

名車新車隨街都是
這次回去,發現街上很多都是新車,筆者見到最開內地人開的名車,包括保時捷、平治、寶馬、AudiLand Rover等等,日本車豐田、本田等,歐洲車、美國車亦不少,當然亦有很多國產車,如近來很「火」的吉利,長城、BYD和廣汽等車都不少。這次回去,都見到不少人開始開近一兩年國際間「很火」的Tesla,在大型商場內亦開始有她的專門店。

房價中國數一數二
深圳南山區集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於一身,因此房價十年間太多都升了約十倍,很多本地人愈來愈富有,全因有「磚頭」這樣的資產在手,十幾年間由窮人變成位位身家過千萬的人,很多本地人不計資產升值的財富,很多靠收租已不用工作。

國內中產人士的消費力日益強勁
筆者很多國內的親戚朋友現時大都開名車,住大房,很多本地的居民的消費力愈來愈厲害,愈來愈講求享受。筆者新年和家人親戚一起到了幾個大型商場走走,很多大型品牌都進註於此,居民消費絕不吝嗇,中國的中產的力量絕不容忽視。
(筆者攝於大型商場內,國內中產消費力強勁。)

香港年青人應放眼中國和世界
這次回內地家,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這次回去親身看了中國最新的情況,對未來我的投資亦有一些幫助,特別是中產消費、科技和金融等領域令我要多加留意!中國的發展迅速,香港的年青人亦不要局限自己的眼光在香港,內地的商機很多,發展亦愈來愈快。香港年青人不宜固步自封,應放眼世界或中國,否則很易被人趕上了。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投資第二問:「我要如何做,才能長遠分享到股市成長帶來的好處呢?」

「投資股市,長遠真的有利可圖?」

當投資者要投資股票時,都需要問一個問題,就是「投資股市,長遠真的有利可圖?」如果沒有利潤可圖,那投資股票便是多餘的,但是如果投資股票是真的有利可圖的話,我們就應好好學習如何可以利用此投資市場去為我們的財富增值。以下不如看看數據如何反映恆指自成立以來的表現,讓我們有一個客觀的判斷吧。

歷史數據顯示恆指年回報率大約有10%

恆生指數在1964年開始運作,最初時成立的基數是100點,在2014年,恆指成立50年之時,有研究機構作了分析,看看恆指在這50年的回報表現是如何。以20147月底的恆指收市價是24732點計算,累積升幅高達246倍,複合年度化回報為11.6%,若計及股息的年回報更高逾15%。以今天20171月底恆指收市價大約23000點計算的話,複合年度化回報率亦有大約10%,如果連同保守估計的平均息率有2-3厘計算,恆指的年回報率仍大約維持在為12-13%左右。如果以一個保守的計算,把年回報率13%打個8折,恆指的年回報率大概都會維持在大約10%左右。

但有一點大家需要留意的是恒指過去高額複式回報主要有賴809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及中國慢慢崛起等因素,未來要保持高速增長是有一定難度,但亦不需要太悲觀。畢業香港已是發展十分成熟和完整的經濟體系,未來能保持隱定的發展,問題應該不大。另外,現時恆指內,已有不少國內企業加入恆指作為成份股,恒指十大重磅股中,有七隻是中資股,恆指已不是單單反映香港的經濟情況的一個指標,亦有很大的程度上是反映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兩者的命運己緊緊地連繫於一起。在未來,若中國的經濟繼續穩定發展下去,長遠對香港仍是利多於弊的,相信長遠來說,恆指的年回報率維持在大約10%左右仍是有很大機會能保持的。

這個恆指50年表現的數據讓投資者都能作一個小小的結論就是,長遠而言,以十年來計,投資股市是有利可圖的。那我們便可進入下一個需要提問的問題就是:「我要如何做,才能長遠分享到股市成長為我們帶來的回報呢?」

第二個問題是:「那我要如何做,才能長遠分享到股市成長帶來的好處呢?」

筆者認為準備進入投資或正在投資的朋友們,要在股海中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除了希望運氣好一點之外,其實最重要是要學習正確的投資知識和投資心態,不要寄望不用付出,但又想有豐厚收獲。如果真的是這麼容易的話,股市中應該超過9成人都能成為百萬富翁,但事實是,「投資在股市的人,虧損的人比賺錢的人多。」

我的失敗經驗 
筆者在高中時代,因家人都有投資股票的習慣,眼見家人投資股票損手的次數比獲利的次數多很次。筆者觀察家人投資時,大多都是「亂炒」為主,家人聽了朋友或街坊說那支股票好就買,眼見那支股票大升又跟著買,但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有時候,就急著走,有時候,就寧死都不止蝕,賠上的金錢真是不計其數。就在大學時代,筆者以為自己一定會比家人投資得更好,有了一點錢在身,就開始投資。我那時候,認為自己的學歷比家人高,投資成績一定比家人好,自信來自我學歷高,但事實是,當自己去到投資實戰時,都是看看一些財經雜誌或聽聽專家的建議而去買股票,聽了專家說「前景」很好和「故事」說得很動聽就買,結果,大家都可想而知,結局與家人沒有兩樣。直至筆者,開始認真地去學習和了解投資是怎麼的一回事和了解金錢背後的運作原理時,我才真正知道自己是在「投資」而不是之前胡亂地「賭博」和「投機」。

投資之根基:學習
筆者認為,投資和學習很多新事物一樣,都需要找個好師傅學習或不斷看書去學習正確的投資知識和投資心態,並在實戰練習中累積經驗。投資路上,要找到一個真實的師傅並不是易事,但在書本上卻有很多對投資十分有用的書藉,非常值得投資人一看再看,細味當中的投資智慧。這篇文章,筆者主要介紹一些影響我深遠的投資書藉,我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大多來自這些投資巨人的著作,令我學到很多非常有用的投資知識和智慧,希望希望在投資路上成功的人都要好好去閱讀和裝備自己,這些書絕對是不看會後悔的。立刻為大家介紹!

(一)       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讓我了解什麼是財務自由,了解什麼是真正「資產」,教懂我穿上富人的腦袋,擺脫窮人的思維,是影響著千萬人的一本必看書。
(二)       葛拉漢的《智慧型投資人》,這本書被喻為價值投資的一本指導性書籍,地位崇高,連巴菲特都為它著迷,它的魅力可想而知,如果你要了解價值投資就一定要看這本書,不可錯過。
(三)       海格斯壯的《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海格斯壯對巴菲特非常認識,研究了他超過20年,海格斯壯能很好地寫出巴菲特的投資智慧是如何,寫的書都是暢銷書,如果你想很好地了解巴菲特,這本書都是不能錯過的。
(四)       巴菲特自傳《雪球》,巴菲特的自傳都不是自己寫的,而是一位巴菲特很信任的好友為他而寫的,而坊間亦沒有一本書是巴菲特本人寫的,大多都他的追隨者為他而寫的,筆者家中就有超過十本的著作是講述關於巴菲特的投資哲學的,估計坊間有超過一百本,足見這位股神的影響力。如果你想最原汁原味了解巴菲特這位股神的話,就一定要看他的自傳《雪球》,雖然文字很多,但絕對值得投資人一看,了解巴菲特的整個成長的人生和他的投資智慧是如何一步一步煉成的。
(五)       費雪的《非常潛力股》,巴菲特曾說過:「85%來自葛拉漢,15%來自費雪。」巴菲特除了對恩師讚不絕口之外,對費雪亦有敬重之情,他欣賞費雪的「成長投資法」,連巴菲特都要學習的人,大家又怎能錯過他的巨著《非常潛力股》呢。
(六)       彼得‧林區的《征服股海》,林區出任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的基金經人的13年間,基金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2%,成績驕人,是當代的一位投資巨人,他的投資驕人成績是如何達到的呢?你想知道就一定要看看他的巨著《征服股海》。
(七)       查理‧芒格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此人和此書看似「普通」,但此人絕非平凡人或等閒之輩,他是巴菲特最好的夥伴。巴菲特曾說:「正是芒格對我們的教導,波克夏才可以成為一家更有價值且受人尊敬的公司。」芒格的《普通常識》絕對值得我們這些真正的普通人學習。

(八)       香港本地的投資書,本地的投資書亦有不少,但大家都需要小心選擇,要選好的去讀去看。在本地,筆者比較欣賞的作者包括曹仁超、曾淵滄、林本利、黃國英和龔成等等,亦有一些好友bloggers寫的,如止凡、鐘記和百樂兄的著作,我認為都值得大家看看,當中會看到很多別人的理財智慧和經驗分享,絕對值得大家去支持本地的作家。

成功沒有捷徑,投資都是一樣,當你看得愈多,你就會明白自己知的愈少,你看得多,亦需要時間去實踐和經驗,時常回味經典書籍,再融入自己的實戰經驗中,不停反思和實驗,最後得出才是屬於你自己和最珍貴的投資經驗了。


 今天是年三十,祝大家與家人過一個開心的新年!明年會更好!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投資的第一個問題:投資股市,長遠有利可圖?




「投資股市,長遠真的有利可圖?」
當投資者要投資股票時,都需要問一個問題,就是「投資股市,長遠真的有利可圖?」如果沒有利潤可圖,那投資股票便是多餘的,但是如果投資股票是真的有利可圖的話,我們就應好好學習如何可以利用此投資市場去為我們的財富增值。以下不如看看數據如何反映恆指自成立以來的表現,讓我們有一個客觀的判斷吧。

歷史數據顯示恆指年回報率大約有10%
恆生指數在1964年開始運作,最初時成立的基數是100點,在2014年,恆指成立50年之時,有研究機構作了分析,看看恆指在這50年的回報表現是如何。以2014年7月底的恆指收市價是24732點計算,累積升幅高達246倍,複合年度化回報為11.6%,若計及股息的年回報更高逾15%。以今天2017年1月底恆指收市價大約23000點計算的話,複合年度化回報率亦有大約10%,如果連同保守估計的平均息率有2-3厘計算,恆指的年回報率仍大約維持在為12-13%左右。如果以一個保守的計算,把年回報率13%打個8折,恆指的年回報率大概都會維持在大約10%左右。

但有一點大家需要留意的是恒指過去高額複式回報主要有賴80、9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及中國慢慢崛起等因素,未來要保持高速增長是有一定難度,但亦不需要太悲觀。畢業香港已是發展十分成熟和完整的經濟體系,未來能保持隱定的發展,問題應該不大。另外,現時恆指內,已有不少國內企業加入恆指作為成份股,恒指十大重磅股中,有七隻是中資股,恆指已不是單單反映香港的經濟情況的一個指標,亦有很大的程度上是反映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兩者的命運己緊緊地連繫於一起。在未來,若中國的經濟繼續穩定發展下去,長遠對香港仍是利多於弊的,相信長遠來說,恆指的年回報率維持在大約10%左右仍是有很大機會能保持的。

這個恆指50年表現的數據讓投資者都能作一個小小的結論就是,長遠而言,以十年來計,投資股市是有利可圖的。那我們便可進入下一個需要提問的問題就是:「我要如何做,才能長遠分享到股市成長為我們帶來的回報呢?」

第二個問題是:「那我要如何做,才能長遠分享到股市成長帶來的好處呢?」

容許筆者先賣個關子,明天才跟大家分享我的失敗經驗和建議。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這個「香港第一」,香港人值得高興?


早幾天,看到一則新聞,那是幾值得大家和年青人討論一下的。

在2016年1月23日,美國物業顧問機構 Demographia 發布了年度世界住宅可負擔程度調查,香港樓價以平均家庭入息的18.1倍繼續冠絕全球,即以本地家庭平均年收入30萬港幣和現時樓價平均542萬港幣計算,一個家庭需要不食不喝18.1年才能買到一個居住的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是連續第7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以負擔的城市,此紀錄真的不知道是揚威國際,還是成為世界各地國家的人民茶餘飯後的一個熱烈討論的笑話?

這份報告共對全球406個城市就去年第3季度的樓價負擔能力進行調查並評級,調查以中位數倍數(Median Multiple)作為衡量樓價的指標。樓價中位數為家庭年收入中位數3倍或以下的為「可負擔」,3.14倍的為「中度不可負擔」,4.15倍的為「嚴重不可負擔」,5.1倍以上的為「極度不可負擔」

在報告中,5.1倍以上的被定義為「極度不可負擔」,香港到達18.1倍,比「極度不可負擔」的水平更要超出3倍,如以中文表達,即是「極度」「極度」「極度」不可負擔,比第2名的悉尼(12.2倍)以及第3名的温哥華(11.8高出一大截,真是在國際間威足七年,如此驕人成績實在叫生活在香港的一般百姓都要大叫一聲「有苦真是自己知」。

作為一名香港的年青人,這個「香港第一」,年青人可以埋怨?我認為我們絕對可以埋怨,現時亦有不少年青人天天都在埋怨,天天都在罵,這亦十分理解,但是埋怨或謾罵是解決不了事情,發洩完情緒,確確實實還需要返回理性中,既然現實是這樣,我們可以如何做好自己呢?

筆者都是年青人,我認為出來工作幾年就嚷著要買樓是不切實際的,要買樓還需要做好基本功,就是做好儲蓄的習慣。假如你沒有做好儲蓄的習慣,到樓價下跌到平均200萬,你拿不出20萬或40萬首期出來,確實是沒有多大的意思,你沒有做好本份,即使樓價再平亦不要抱怨買不到,只好怪自己消費太多,沒有認真做好理財計劃,沒有做好準備。

但現時香港樓價的問題是樓價去到一個「極貴」的水平,遠超一般人可承擔的水平。報告指出,現時樓價平均542萬港幣,你沒有聽錯,平均數是542萬一間房子(可能是一家建築面積500呎,實用350呎的房子),如你要拿兩成首期出來,就需要100萬,這絕對不是一般年輕夫婦工作五年八年可以儲到的金額。

「成功需父幹」是沒有錯的,如你有個「好爸爸」,上車不是難度!但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你就要結了婚都要繼續留在家中住,如你好彩,家中沒有太多兄弟姊妹,你還可以屈就在家中住個幾年,但你的父母或岳父岳母會間中說說:「阿邊個邊個又買到樓了,層樓又升了多少,為何你們還買不到!?」比較的聲音間中或經常會在你耳朵漂過。但若你家中本已比較擠逼,你就只好出去租樓,每月乖乖地上邀一萬元給「資產擁有者」,如你太窮,就$5000租個劏房好了,不要提生活質素,有床位給你們睡覺已是很好的了。

「香港有公屋,年青人可以去申請呀!」筆者身邊大多的朋友月入都有一萬多元,一些年輕的夫妻朋友兩人月入都有兩萬多三萬,在香港一般年青人或新建的家庭有這個收入都是很正常。不過,如果你有這個收入水平,公屋就不受你玩了,你根本沒有資格排公屋。公屋都是被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排,「有能力」的年青人當然不用排公屋吧,不好意思,就算一些年輕人想排也沒有資格。

筆者身邊一些已結婚的朋友,有能力的,都強行上樓了,之後就乖乖地努力工作二十年,為供斷層樓而努力,好好做個「工資奴」,有大有細還有樓要供,還講什麼理想或目標,一年不工作都不行。很多未有能力的,一是繼續逼在家中,與家人父母住,聽到不少朋友分享都有不少的居住的磨擦和問題,生活好像並不快樂;另有很多都出來租樓住,家庭一半或三分一的收入都拿了去交租,能儲蓄到的可想而知,每月交租令不少想擁有自己「安樂蝸」的年青夫妻,目標愈走愈遠。有些朋友更極端,結了婚,都因沒有找到一個好的住所而分開住了。

香港會埋怨的年青人不少,我亦很理解身邊朋友的情況,這篇文章我亦無意加入「埋怨大軍」。我只想分享,香港仍有不少有目標有夢想的年青人,他們可能有個少少的夢想,就是與喜歡的人建立一個家,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為美好可見的將來而努力,奈何在香港,樓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被人「住」的。


在此,與不怕困難,仍然堅守自己的「本份」的年青人互勉之,你並不孤單,至少還有我,在沒有「好爸爸」的幫助下,不去埋怨太多,由做好自己的理財計劃開始。

最後,這個「香港第一」,香港人值得高興? 筆者認為沒有什麼值得可驕傲的,而是整個社會需要好好去反思的一個問題。

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太太的廚藝與體諒(換個角度看人生)


圖片:是太太今晚用心煮的飯菜,都是一些平凡菜,但背後的意義是無價的。

太太教曉我的東西


筆者與太太結婚不到一年的時間,太太搬到我的家中與我和家人同住,因全家人都要返工,每逢太太放假和早收工,她都會下廚煮飯炒菜給一家人吃。很多時候,我都會充當小助手幫太太預備一些材料,我很感激太太的無私付出,所以希望分擔一下太太的辛勞,畢竟在這個年頭,香港願意煮飯的太太應該不多,很多年輕夫婦都是充當「無飯家庭」,大多出外食。

筆者與太太兩口子生活並不是大富大貴,但從不缺乏,過的是簡單但滿足的生活。人生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太太的樂天和滿足的性格都影響著我,太太從不會比較有什麼別人有而我們沒有,亦不會比較什麼別人沒有我們有,這給了我很大的體諒與支持,她總是默默支持我做我想做的事,對我寫文章分享亦時常給予我支持和鼓勵,可算是我的小fans,令我安心和堅持做我想做的事

現今比較的世代


現今的香港,比較的風氣實在太厲害,小至小學生,大至大學生或職場等等,比較到處都是,比較小朋友讀的學校,比較進入那所大學,比較收入是多少,比較是否有上車(買樓),有否買車等等。對於年青人,在面書見到別人去了旅行,自己又被吸引而心動起來;對於職場的人,見到別人買了一層樓或一架車或買了一個名牌手袋或換了最新的蘋果手機,自己又心動起來了,想想是否自己又要買又要換呢。吸引太多,引誘太多,比較太多,慾望都是無限的,但可惜收入是有限,不要說去到「財務自由」這種層次,可能連鼓勵年青人做好儲蓄習慣都不能好好做到。

很多年青的同輩都出來社會工作幾年了,最近身邊有些朋友都加入了「買車」的行列,他們都是租屋住,他們見到很多同輩都開始買起車來,抵不住引誘又跟著買車,他們買車的目的都是為了假日開車去玩,香港買車不貴養車貴,要租屋又要養車,使費開支又怎能少呢,朋友都有叫我買一架來玩,但我自己則選擇做好「管理好金錢」的角色,因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目標是什麼。你會問:「引誘會沒有嗎?」我答是一定有的,但我仍然選擇了做好我的理財計劃,用好每一個金錢,先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再去說未來的享受,而我一直深信「金錢可以被更好地運用去祝福更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單純用來榮耀自己。

************美廉的故事************


最近聽了一個很好的故事,是關於美廉的故事。美廉天生患了腦性痳痺,失去了說話能力,手腳不易受控制,時常仰起頭,下巴張開,從小到大都是被別人奇異的眼光看待。

有一次,在一場的分享會中,一位學生發問:「美廉博士,你從小到大長成這樣子,請問你如何看待自己?有怨恨過?」

當時全場鴉雀無聲。美廉這時候用力地在黑板上寫著:「我怎樣看自己?」

她笑了一下,繼續寫著:

我很可愛!

我的腿很長很美!

爸爸媽媽都很愛我!

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我有隻可愛的小貓!

還有

大家都靜了下來!美廉轉過身來看大家,再轉身寫下結論:

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

換個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


香港是一個富庶的社會,大家都很努力工作,生活節奏很快很急,人們亦很懂得吃喝玩樂,但香港人看似並不快樂,並不滿足,因為社會上可能有太多的比較!或許,如我們想更快樂,應要學像美廉一樣,「看我們已經擁有的,不要看我們所沒有的。」或許人生會更快樂一點。

我一直都很感恩亦努力學習繼續去感恩,看我已經擁有的而非沒有的。

-我感恩有一個明白和支持我的賢內助。

-我感恩我比同齡的人更快找到自己的夢想,而且努力在實踐中。

-我感恩有愛我的父母和祖父母,他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東西給我。

-我感恩我有一個關係親蜜的家庭,上至祖父母,下至兄弟姊妹,侄子外生,關係都是很親蜜的。


如果要看人生沒有和不滿意的東西,我們可以數到一百樣或上千樣,但只要你轉個角度去看,數算你人生中幾樣寶貴的感恩事情,你的人生將會更快樂,將會更滿足。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擁有一個更快樂更滿足的人生!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寫blog的樂趣



不知不覺寫Blog的日子將近一年的時間了,時間過得很快,過去的一年有不少的挑戰和得著,是過得很充實的一年!
過去一年筆者有不少的新嘗試,是過得很豐富的一年,最大的其中一個嘗試是開始寫起Blog來,整理自己的文章、思緒和經驗。其中,在2016年的二月,得到止凡兄的鼓勵和分享,自己都開始寫起blog來,自己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可以保持著寫blog的習慣,並持之以恆,自己亦享受其中。


我發現寫Blog除了可以與人分享自己的投資理念和理財經驗之外,其中自己亦會得著很大的的益處和進步。



寫Blog或寫文章的好處和樂趣:


1)鼓勵保持學習的心

寫文章給我其中一個最大的好處是督促自己不斷學習。 自寫blog後, 自己在工餘時間,都抓緊時間看書,家中亦有一疊疊我非常感興趣的書等待我去看, 開始感到有一堆書債要還的感覺,哈哈。

之前在工作中, 遇到一位長者, 她快90歲, 身體機能日差, 但腦袋依然十分清晰, 她說她每天最大的工作是看報紙和看書,了解時事,吸收知識,她家中有非常多的藏書(大多有幾十年的歷史,比我年紀還要大。),她告訴我最大的心願是把那些未看完書的書看完。那時候,我心想,婆婆為何這麼大年紀,周身痛,仍堅持閱讀的心,真是有點不解。 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何她那麼愛讀書。 因為當你感到有興趣的題目,你是有一顆非常好奇的心想去學習,想去探究。每次當我在書本中發現有用和對自己有很大提醒的知識時,我都如找到寶藏一樣,心中感覺非常開心。


2) 結識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寫文章帶給我另一個得著是認識到一些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認識到的人, 因為大家都對理財,對追尋夢想有興趣,令我們能彼此認識。 人生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不容易,但因blog令這些朋友都聚在一起。在blog界中, 有很多擁有不同知識,不同工作背景,不同理財理念的人,大家都在這平台中分享大家的知識和經驗, 令我們可以彼此學習,彼此欣賞, 互相進步

在blog友中, 有幸進深認識到一些blog友如止凡兄,東昇兄,百樂兄,鍾兄和雲地兄, 雖然大家並未見過面,但私下亦會間中有一些的交流。 能認識他們,我感到很開心, 可能因為大家的理財理念都有些相似,所以令我和他們都多了交流, 每位亦是我的前輩和學習對象, 這使我有很大的得著,亦多謝他們無私的分享。

當然亦要多謝一些常留言鼓勵和交流的,如cherry, 冰兄,  價兄, 森而兄,喜爸, 富足兄,Mike, 塘人兄, 70兄,chun to, Billy兄等等的blog友們。


3) 整理自己的理財價值觀和理念

在大學開始有一些簡單的投資,起初都是亂來居多, 亂投亂買, 碰的壁絕對不少, 亦偶有因運氣影響的成功經驗等等。 直至寫blog, 自己真正冷靜下來, 看看和學學其實投資是怎麼的一回事, 整理實戰的經驗, 檢視過去的好與不好, 加上如何應用新學習到的知識,再把二者結合起來,慢慢總結出一些自己認識對的投資理念和方法。

在每次寫一些理念的時候, 我都是在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緒。 當我把心中的理念和想法寫出來, 我就會知道自己是在做些什麼, 背後自己是否明白讀到和學到的知識,當自己有系統地把學習到的知識分享出來,在腦海中就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理念, 當然亦有一個很好的記錄作用, 方便日後自己看回和反思當中的學習。


4) 被海外的一些人看到自己的文章

我在寫blog前, 沒有想到自己的文章可以被太多人見到, 但得著很多blog友的鼓勵, 加強了自己寫作的信心。 近日被大馬某網頁轉載文章, 令到一些大馬和星洲的華人都有機會看到我所寫的文章, 每每我有一些關於理財理念的文章登出,他們都會轉載,多謝他們的支持,這令我感到意想不到, 亦感到很開心, 能用文字與不同地區的華人交流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最後,臨近新年, 祝各好友 新一年 家庭幸福,身體健康 和 工作順利。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你要知道的「投資七件事」(下篇)


讓大家久等了,今日一次過分享另外的投資四件事,一連投資七件事又完成了!多謝大家支持!


(四) 投資標要分散

無可否認,投資股票是一樣有一定風險的活動,甚至有些人認為是有很高風險的活動,但我們並不應為了完全逃避風險而不參與股票投資,這有點好像是「斬腳趾避沙蟲」,並不是理性的做法。其實在投資股票上,有很多方法能夠大大減低投資股票的風險,包括清楚了解你投資的是一家如何的企業、不借錢投資和分散投資等等。一個最簡單直接減低投資股票的風險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資,即是很多人都會聽過的一句話:「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例如:如果你有50萬資金用作投資股票的話,你可以把資金分開成5-10份,買入約10家優質企業的股票(你還可以分散投資在多個不同板塊的企業的股票上,這樣分散風險的效果將會更為明顯),然後就是耐心持有,即使有4家的企業發展未如理想,但另外6家的企業發展符合你的預期的話,我相信你的投資組合仍會有不錯的回報的。我大約持有10-15家企業的股票,分散在大約10個不同的板塊之上,一經我選中的企業,我就會耐心持有,即使有一些企業股票價格短期未符預期,但如何企業的「本質」沒有改變的話,我仍然會放心長線持有。
我著重是一個投資組合的均衡性,我買入10家企業的股票,總不能叫10家企業的股價都能飛漲,如果是的話,我應該去買六合彩好了,不應浪費時間做功課學習投資了。投資路上,有一些虧損的標是正常不過的事,重點是你手上要有一些優秀企業的股票,這些真正「優秀」企業的股票會令你整個投資組合長遠的回報「亮麗」起來。

(五) 投資高度成長的企業

價值投資其中一樣最重要的核心是買入「有價值的企業」。「有價值的企業」是指優秀的公司,再簡單一點來說,即是長遠「有錢賺」的企業。正如價值投資大師費雪所說:「我們要投資『能成長再成長』的企業」。『能成長再成長』的企業有以下的一些特質,讓你在云云企業中可以嘗試找到她們出來,這些特質包括:擁有經濟專利、管理層出色和具誠信、有良好經營歷史、產品或服務受到大眾的好感、生活必需品、不易被其他競爭者取代、股本再投資的回報率(ROE)高、市場上有稀缺性、本身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負債低和業務穩定等等。如果當你發現了具備這些特質的企業的話,你就要牢牢抱緊,持有一段長的時間亦不用怕。
有人會問:「那麼買入這些『能成長再成長』的企業的股票後,什麼時候應該賣出呢?」正如價值投資大師費雪所答:如果你買入的是一家『能成長再成長』,那麼就不應該考慮什麼時間賣出企業的股票,應該牢牢抱緊。當你曾經以$25買入領展,$30元放出,今天的股價是$50以上;或當你$50買入騰訊,$100放出,今天股價來到差不多$200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費雪所言,真的不要輕易放出『能成長再成長』的企業的股票,因為這些絕對可能是十倍、百倍股,而且看似還會一直成長和發展的好企業。

(六)不要只靠儲蓄或買保險致富,要學投資

很多打工仔覺得投資是一件非常難學的一件事,認識是投資專家才會懂的事,因此寧願把自己大部份的財富被別人打理,自己都不願意花一兩個小時看看理財書,嘗試為自己的財富負責。現今,亦有不少人,更天真地認為政府或老闆會為他們的退休和往後的醫療開支負責,其實世界和社會的大趨勢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將來的社福醫療開支一定愈來愈多,愈來愈緊絀,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退休後的開支自己一定要好好計劃和預算,不要寄望政府或大企業能幫助自己幾多。
在通脹的情況下,單靠儲蓄並不足以滿足未來使用金錢的需要,因為現金只會愈來愈不值錢,我們不應只儲現金,而是應該要開始儲有價值的「資產」。有一些人喜歡買有儲蓄或投資成份的保險,我認為買保險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只是為了「保險」,要儲蓄或投資就應該獨立做,說真的,有投資成份的保險,其實你不會知道他們拿了錢去投資些什麼,大多都是什麼什麼基金,內裡是真正是投資什麼東西,其實客戶不會知道,投資表現很多時候,更是強差人意。再加上,有投資成份的保險一般管理費都不輕,要退出不續保又限制多多,有時候,真的是有苦自己知。所以,為了未來給自己一個更有保障和有質素的生活,由今天起,就要好好學習如何打理自己的財富,不應盲目地假手於人。 

(七)執行紀律是成敗關鍵

投資要成功,有時候不是取決於你擁有幾多知識或知道有幾多,而是很多時候,取決於你投資上的紀律性和耐性,是考驗情商多於智商的遊戲。投資優質企業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能夠不怕風雨,長線持有的人不多。在投資路上要應對的是人性的貪婪、人性的恐懼、市場上的流言蜚語和自我心中很多決定的爭戰等等,投資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投資路上的對手,而是自己。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一句名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慌,別人恐慌時我貪婪。」這是一包很有智慧的說話,相信一些投資人都會聽過,腦袋上要明白這句說法不太困難,但要在行動上實踐出來卻非常有困難。人類是群居動物,很多時候都有羊群心理,結果在投資路上,見到別人貪婪時,自己變得更貪婪;見到別人恐慌時,自己更恐慌。所以,其實要做到巴菲特所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慌,別人恐慌時我貪婪。」這種逆向操作其實一點都不容易,即便有很高的智商,但沒有穩定的情緒和紀律性亦不會做得好。因此,我喜歡重覆多看大師們的著作,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應該如何作投資的操作,心態不是一日可以煉成,或許是一生的功課,時刻提醒自己投資的紀律性是多麼的重要。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你要知道的「投資七件事」(上篇)




你要知道的投資七件事

按照中國的習俗,中國古時有「開門七件事」,古時中國人都為柴、米、酒、鹽、醬、醋、茶等生活必須品而努力,這些必需品對維持家庭運作或需要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記得我在小學入住新居的時候,父母和爺爺嫲嫲都有準備「開門七件事」的物品,寓意新居入伙後,家庭能夠豐豐足足,不乏所需用的東西。小時候,我對這個習慣感到有點奇怪,心想為何要這麼痳煩,長大了之後,才明白習俗就是習俗,有時候可能有著一些傳統的智慧在當中的。

在投資股票路上,我覺得都有一些必備的理念是好像柴、米、酒、鹽、醬、醋、茶一樣,對投資是否有果效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天就花一點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投資七件事」吧。

(一)交易成本要降低

在投資股票上,投資人常犯的其中一個錯誤是買賣太頻繁。現今網絡發達,在家中按幾個制已經可以完成一個買賣,本來科技的進步令人的生活更便利,買賣股票亦當然更簡單快捷,但這個便利很多時卻對投資成果有著壞的影響。價值投資著重買入具價值或優質的企業,相信一些人都能選出優質的企業,然後買入,但是,能夠買入優質企業的股票後,又能牢抱一段長時間的人少之又少。

一般的投資者的情況是買入股票後,會因某些消息而輕易放出股票,或者因眼見股價下跌了,心中常想著虧了多少錢,愈想愈不憤,愈想愈悲觀,把之前買入股票時的原因或理據都一一忘記了,很快又賣出股票。又或者,投資人常常因見到別的股票有好消息出,股價飛升了,又開始眼紅起來,高追熱門股,買入時股價一般已升了不少,買入後一旦下跌,又抵不住心理壓力,又草草放出。

現今的投資路上,一買一賣實在太方便了,引致很多投資者其實在投資一家企業的股票前,其實沒有好好真正的考慮清楚,考慮周密才作出投資決定,以致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自己嚇自己,沒有平靜和持平的心態又怎能作出理性的決定呢,於是就不停作買賣決定,自己亂了自己的投資節奏。我的建議是想清想楚後才作出一個投資決定,然後長線去實行和相信自己投資的決定,出手時要準確打中目標,不要不停胡亂開槍,要知道每人的「子彈」都是有限的。記著,我們是在投資「企業」,並不是投資「消息」。

(二)紅利股息再投資

投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線達到良好的投資成果,就要把股票分得的紅利再投入去投資。很多股票投資人,都十分看種股票紅利,如紅股或股息,其實「羊毛出自羊身上」,紅股或股息都是從企業身上分出來的,如果一家企業不能持續發展,紅股或股息如果沒有減少,就是在虛耗一家企業的本錢。因此,一家能多年持續成長和持續派息的企業才是投資者需要找尋的。如果一家企業沒有良好的成長,再多的股息都是假象,重點應放在「企業成長能力」而非「派息多少」,所以我們應該是找尋付能不停成長再成長的企業,派息當是一種獎勵,而派得的紅利或股息,亦要再投入去投資,這樣「雪球效應」才能發揮得更有效。

(三)定時定額去投資

我認識價值投資的精髓除了在「找尋有價值的企業」外,另一重點在於長線的投資。在我之前的文章都有分享過,不要把投資當是百米短跑,而應當作長線跑步的馬拉松。在一次半次的勝利,不能表你已經勝出這場投資比賽,投資路上,成功和失敗都有很多,重點是在這場長跑中,你成功比失敗多一些,而且你不怕失敗或挫折,仍然跑下去,直至到達你的終點。

我建議要做到長線的投資,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時定額投資。定時定額投資是分散時間的風險,例如每個月買入一家企業$3000的股票,一年就是買賣12次,當股價低位時可以買入多一些的股票,當高位時則會買入少一些的股票,分散時間投資亦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分散風險的效果,平均了買入成本,你亦不需太介意股價的短期波動,而應以「年」為單位來看待你的投資。如果你投資的是一個好的企業或一個好的股票基金,長遠企業能不斷成長發展,你所投入的資金都會分享到企業成長帶來的好處。

因此,我的建議是愈早建立你的投資計劃愈好,因為時間是價值投資的好朋友,錢會隨時間的增長而為你工作,這就是「錢搵錢」的果效,愈年青的時間建立好一台穩固的「錢搵錢」機器,到若干年月後,這台「錢搵錢」機器就會自動地為你工作和賺錢,你能選擇你的喜歡做的事,過你比較想過的生活。

....

因近來工作繁忙,腦海中有不少想寫的東西想分享出來,一直在腦海思想和整理著,今晚一回到家,就先寫下一點吧,我怕我之後忘記了。:)

第四至第七點將會盡快完成並貼出與大家分享。

能得到大家的欣賞和愛戴是我寫作的動力,希望把簡單又實用的投資理念跟大家分享,特別是投資路上的新手們,把我犯過的錯和成功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多謝大家的支持。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國外網站Malaysiastock轉載我的文章




近日看看自己Blog的轉載,除了經常轉載點,如facebook, Google , Yahoo 和一眾友好的blogger外,近日多了一個點,就是來自Malaysiastock的網頁。

我click入該網頁,發現入面大多轉載一些吉隆坡和星洲當地的財經新聞(包括中和英)和一些大馬blogger的文章,近日發現轉載了小弟的一些有關理財知識分享的文章,這令我覺得有點驚喜。「驚」是小弟的文章被國外網站引用,實在不敢當;「喜」是自己的理財知識可以和更多人分享,能讓更多人學習正確的理財觀,這加強我寫文章的動力,同時亦可帶來更多海外的華人來到香港,看看不少香港出色的blogger分享的理財文章,這確實是一件好事!

自己的文章能分享給吉隆坡和星洲華人看,這是我開始寫Blog以來一直都意想不到的事,原來自己小小的標竿人生,可以愈走愈開闊,希望年青人都不要放棄理想,堅持自己想做和自己認為對的事,你的人生都可以更豐富,加油!

Malaysiastock網頁:
http://www.malaysiastock.biz/

我的文章:
http://www.malaysiastock.biz/Blog/BlogArticle.aspx?tid=1760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一定要增持的三種「資產」



一定要增持的三種「資產」

很多人一提到資產,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現金」或「不動產」之類的東西,當人一提到「股票」或「基金」等,很多人都認為是很高風險的東西,這種「資產」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安全的資產。但當我們認真了解完「股票」是什麼東西的話,這種誤解可能會慢慢消除。

買「股票」,其實是買一家企業的股份。「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買了一家企業的股票,你就是其中的一名股東,能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到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所以巴菲特常常提醒投資者,要把自己看待成一家企業的「經營者」,而不是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者,當自己真正看待自己作為一家企業的「經營者」的話,你的投資心態和眼光就會變得不一樣,不是只著眼於一家公司的未來幾個月的「股價表現」,而是著眼於一家企業的「價值」。

因此我們投資股票,確實是要找出「好的企業」,之後把自己看待成為作為一家企業的「經營者」,而不是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者」。

作為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者」風險是非常巨大的,因為股票市場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把自己看待成一家好企業的「經營者」,風險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一家好的企業會不斷發展和擴張,作為小股東的你,在未來幾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你都可以享受到這家好公司為你帶來的好處和利益。

因此我認為,作為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我們應該好好認真考慮開展自己的投資計劃,愈早開始愈好,同時要不斷增進自己的理財知識。以下三種「資產」,我認為我們在未來都需要好好的增持。


()環境資產
很多人都會忽略環境資產這一項資產,因為覺得和自己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其實這項資產對人類非常重要。在日本核電事故、北京的長期空氣污染和全球暖化引起物種消失,都慢慢地喚醒世人,人類不能只顧消耗環境而去滿足人性的貪婪。因此我認為作為世界的一員,我們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因為沒有了環境,就沒有了未來,我們這一代再努力賺得幾多財富,下一代都不能享受了。

但現實是,人性的貪婪,不斷追求高增長,消耗環境,漠視環境付出的代價,問題正愈走愈近,這很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金融資產
 作為年輕人,剛投資股票,很多都有想賺快錢的心態,很多時候,就是這種賺快錢的心態令很多投資新手都失望離場,對投資股票產生了極不佳的印象。其實,投資股票需要了解背後「錢搵錢」的原理,投資是為了長遠未來(10-30年後)獲得更多的財富,目標要放遠一點,即使到了有一天你退休或不用工作,這台「錢搵錢」的機器仍然不會休息,每天努力為你工作,產出更多的金錢。

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定時定量投資入「股票基金」,令這台「錢搵錢」愈滾愈大。你會問什麼是「股票基金」?我有個簡單的解釋:好公司+好公司=基金。或者大家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嘗試建立一台持久運作的「錢搵錢」機器。若干年後,我相信你會為你今天的理財決定而感到高興!

好公司+好公司=基金

()人際資產
很多人一生只顧工作賺錢,而忽略建立自己的「人的資產」。大家都聽過「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時候真是「識人好過識字」,有廣闊的人脈,對人生有不少的好處,當有需要時,身邊都可以多得一些幫助。「人的資產」包括社會交際的能力,溝通能力、擴大社交圈和個人興趣等等,能否建構更多「人的資產」,還需看個人的性格、精力、體力、智力、文化、熱情和志向等等。

我認為認為多朋友是一件好事,但亦需要注意質的問題,朋友多,但位位都是表面的朋友,沒有一位交心的,亦是沒有太多的意思。我認為有時候,好朋友是可遇不能求,只要自己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和真誠的心,與有共同志趣的人自然會慢慢熟絡起來,朋友出於真誠,時常想著利用別人的,自然好的朋友不會多,所以能否擴大自己的社交圈,還需看個人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