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苦中作樂的香港人

(今天朋友群眾發來此圖,的確好笑,或許可以為苦中作樂的香港人帶來一點的歡笑吧。)

不知道今次財政預算案,大家有沒有什麼受惠,或是否滿意?

標竿就受惠不大啦,幸好老早買定優質股,讓資產可以更好地增值。否則靠政府,真係講左十年,樓都未起到一間出來,公屋仍然大排長龍,排公立醫院急症室仍然十個鐘,長者排政府宿位4-7年,死後都仲要排骨灰龕位。這是什麼樣的情況,香港人自己可能也只可苦中作樂,令很多人放假便多去幾次旅行,釋放一下生活壓力,長遠的目標談不到,活在當刻就好了。

香港近十年,香港人的人工同快樂指數冇咩點升,樓價就一直升,真正受惠的又是什麼人? 排資助房屋不到年青香港家庭,新移民就上樓快靚正。最新的資助房屋也去到400-700萬左右,買了的人,可能往後20-30年就為自己帶來一大筆的負債,有多少人了解富爸爸說:「自住樓不是資產。」這一句話。如果能明白「資產」是什麼,現金流是什麼的人,可能就會想一想才去考慮是否太渴求人生只為「上樓」這個目標了。因為,其實除了香港人眼中的「樓」之外,人生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和機會,香港人被「樓」遮蓋了太多視線了。

與其年年回贈幾千俾香港人,不如用心幫助年青的香港人可以成家立室,幫助長者更有尊嚴地過晚年,幫助成千上萬住緊劏房的人更好了。正如前輩說: 靠政府,不如靠自己了,或者葡萄一下對面的新加坡算了。

標竿與一眾仍然努力不懈,堅持向上流的年青人打氣,每一天做好自己,增值自己,更好的未來正等著我們的,互勉之



14 則留言:

  1. 6百萬,細過豆腐潤。
    當兩個人共六萬蚊人工,一世人做足三十幾年野可以有幾多個六百萬?

    回覆刪除
    回覆
    1. 70兄所言甚是,愈賣愈貴,愈賣愈細,五六百萬換來 200-400呎,還是揹幾百萬債,辛苦。

      刪除
  2. 自從成家立室後,我完全有“靠政府,不如靠自己”嘅感覺。

    住屋:如果聼政府講“買樓等於接火棒”/等政府出招打擊樓市,呢幾年只可望住樓價不斷升。好彩幾年前上車,算有一個穩定住所。
    醫療:政府醫院排急症好多時要幾個鐘,專科隨時要兩年。好彩有買醫療保險,入私家醫院急症/專科手術,埋單$1,XXX。
    教育:想子女係語境好嘅學校讀書,但呢d學校好多都係直私。子女想報興趣班,但要自費。

    暫時只感受到政府對女人生仔(i.e.婦產科)支援不錯。

    所以都係靠自己不斷儲資產!!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Patrick for sharing you story, real and impressed. Add oil!

      刪除
  3. 我永遠同身邊人講,靠政府不如靠自己,靠政府幫手壓一壓樓價,倒不如自己努力D賺多D

    回覆刪除
  4. 最衰係政府愈幫愈忙,幫手推高個市。 :)

    回覆刪除
  5. 感同身受, 但波叔一句:(很難滿足所有人),亦有他難處

    回覆刪除
  6. 謝謝標竿兄分享~
    「每一天做好自己,增值自己,更好的未來正等著我們的,互勉之。」
    支持~互勉之~

    回覆刪除
  7. 這幾天看到報導只覺得怎麼做都錯,沒有方案是全民收貨的,(理應)最需要協助的綜援戶,多給了就被說成養懶人,平常說的減少貧富差距現在都被遺忘了。有納稅的就說應該協助有納稅的比較多,無納稅的就說阿爺賺錢應該三無人士都要派。說到底還是人性自私。(當然波哥個方案是不是算相對完善就暫不評論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香港當官不少,有時間想做點事也難,單是拿地建屋也足以拖十年八年,矛盾不少。

      刪除
  8. 對新預算案失望,對所谓的理财新哲学失望。預算案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盈余多来自高地价政策,高地价造成高楼价,高租金。高租金造成高成本,高成本造成物价年年上升。这不是一种可以説是地产税吗!财政盈余不是受高地价政策下所有香港市民所貢献的吗!为何只有有楼的人得到政府的針对性关爱,擁有愈多物业的人得到的关爱愈多!?不是有统计说香港有百万貧窮人口吗!就算有三十万是综缓户,那其餘的在職貧窮者就不是关爱的对像?!不要跟我説政府要預留錢作長期規劃。过去十年政府年年恐嚇的结構性赤字,結果年年有盈余下厙房儲存的过万亿儲備,还有存入各种基金的钱。十年後香港人又得到些怎麽幸福快樂!政府從来都不缺钱。所谓的理財新哲學如果只是增加貧富懸殊,走上朱門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路上。这个社会还有怎么希望!

    回覆刪除
  9. 這個我很明白,失望的人也不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