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27000點後,接著何去何從?



27000點後,接著何去何從?


彼得‧林區「明日會發生的事永遠只是揣測你的工作是挑選股票,並且不以過高的價格買進。


恆指以近來新高收市
來到7月的最後一天,恆指在新高27323點收市,上市344點。今天的升市火車頭,主要集中在一些的大股當中,包括騰訊(0700)、匯豐(0005)、恆生(0011)和友邦(1299)這些股票當中,四支股票都以52週新高收市,股市的量場的確叫很多人感到喜出望外。主要原因是匯豐和恆生在今天都出了中期業績,兩者的業績都高於市場的預期,所以兩股在中午後雙雙發力,齊創新高。友邦早前出了的中期業績亦交出亮麗的成績表,今天股價亦有上升的動力。一直是大市的支撐力量的騰訊亦繼續發揮定海神針的力量,以$313.4新高收市,上升2.82%,相當厲害。

27000點後,何去何從?
相信很多人都會問一個問題:「27000點後,何去何從?」我相信是沒有人知道的。繼上一篇26000後,不足一個月,大市已來到了27000點以上,同樣是沒有人預料到的。現市的情況,我個人覺得大市仍是有力向上的,因為近日多間受到市場注目的公司出的業績都有不錯的表現,因此能支援股價繼續向上。不過筆者個人就不會再追貨了,因為大多的貨都是20000-23000點左右買下,到了現在的價位,很多公司出了不錯的業績,市場氣氛亦不錯,個人覺得現時不少股票的估值已到合理或有點高的水平(合理不合理其實很主觀,20000點都有人覺得股票太貴,不好買)因此我就暫時不會再買貨了。

那賣貨?我暫時仍然和之前一樣,都是觀望為主,市場氣氛不錯,但不覺得去到極瘋狂的狀態,因現時大多升的股票都是業績良好的企業,未見一些十分不理智的行為或過份投機的行為。

持貨的人不心急賣,未有貨的人想追
現時的市況,個人感覺有點好像是「持貨的人不心急賣,未有貨的人想追」,所以個大市好像是跌一些,又急升回,又球新高,之後的恆指發展沒有人知道,最佳的方法是做好準備,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現時的情況,想起了彼得‧林區的一句說話:「明日會發生的事永遠只是揣測你的工作是挑選股票,並且不以過高的價格買進。」選擇好的股票是投資人的最基本工作,同時不以過高的價錢買入,因為如果用過高的價錢買入一家企業的股票,獲利的空間就少很多,而且風險同時增加不少。

最近亦看了一本好書<<有氣質的簡單生活>>,是關於「少即是多」的理念,這個理念放在人生和投資都是一樣有效,選擇「少而優質」的事物,投資和生活都會變得更有效和美好。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如何完成一個致富計劃?





如何完成一個致富計劃?

大多人的情況:「年初立志,年尾喪志」
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定立目標的經驗,很多人都會在年初時定立一些目標,希望自己在新一年中可以達成,可能是健身減肥計劃,可能是進修計劃,可能是學習計劃,或者又可能是理財計劃(例如達成第一個一百萬或每個月儲蓄五千元等等)。很多人在開始計劃的初頭,都是滿懷信心的,但到了幾個月或半年後,很多人的熱情都會冷卻掉,到了年尾檢討時,又是重新立志的時候,把目標可能推到下年進行,又或者放棄原先的計劃,可能又開始了另一的計劃,結果,很多人的計劃都是半途而瘦,或者一直在拖延,一拖再拖,時間都給浪費了。

二十年磨一劍,成果需要很大的堅持
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寫了多本關於如何使人成功的書本,如果你以為看了就可以立即成功,我想你把成功看到太簡單了,把成功人士能夠獲得成功想到太容易了,拿破崙‧希爾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成長經歷。拿破崙‧希爾在讀大學時,兼做一家雜誌社的記者,在機遇的情況下,他碰到了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卡內基對拿破崙‧希爾這位年青人的聰慧十分欣賞,因此想把自己的致富方法傾囊相授。

安德魯、卡內基覺得很多成功人士背後成的或致富的知識都十分有價值,但人死後,這些知識都一併入到棺材去了。因此,卡內基想拿破崙‧希爾用二十年的時間去訪問在美國的成功人士。拿破崙‧希爾接受了這個艱巨的工作,但奇怪的是,卡內基不願意支付拿破崙‧希爾薪金,只支付他的旅費和車馬費,要靠拿破崙‧希爾自己的本事去賺錢。拿破崙‧希爾初初感到不憤,直到卡內基回答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如果我用金錢去幫助一個人,很可能會毀掉這個人,這個人必須透過自我奮鬥才能發展才智,取得成功。

之後,拿破崙‧希爾在往後的二十年訪問了美國504位成功人士,把這些精華濃縮,最後拿破崙‧希爾在1937年出版了一本影響世界很多人的一本書──《思考致富聖經》。拿破崙‧希爾的經歷給我最大的提醒是,成功不是一步登天的,他預備一本書用了二十年的時間,而在當中,他亦有很大的得著和成長,奠定他往後成為成功學界當中的代表人物,成就不凡。

年青人總是對未來太過心急
在愈來愈急功近利的世界,賺錢或成功最重要是快,花時間去等待、去學習或去經驗的人愈來愈少,很多人往往希望在一兩年之間就想做出很好的成績,往往結果都是欲速則不達。其實,要完成一個計劃,耐心和堅持是很重要的,年青人最大的本錢是年輕,應把自己的人生看得長遠一點,不要急著一出來工作就要盡快找到第一桶金,不要急著工作三年就要買樓,不要急著一投資就要成為股神。

想深一層,太快成功亦不是好事,年青人應趁後生的時候多多增進自己的「財商」,為富自己的腦袋要多準備,正如「複利效應」一樣,在起初時效果並不會太明顯的,但當本金愈來愈大時,時間愈來愈耐的時候,財富增長的速度亦會比以前快很多,這和一生成長一樣,希望大家往後的人生能愈成功,能愈輕鬆。趁早建立你的理財計劃,看得長遠一點,及早建立「讓錢為我們工作,不是我們為錢工作」的系統。

感恩、珍惜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最後,最近得知blog友「風中追風」的太太因病離世,亦看到風兄太太最後為丈夫和女兒留下的文字,心中已流出淚來,心中默默的紀念和支持風兄一家。當中亦帶給我有很大的反思,追求財富和成功是人人都想要的,但這一切都不是最終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邊所愛的人都能得到幸福,財富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

更重要是,是有感恩和珍惜的心,常感恩我們已擁有的,感恩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去建構我們美好的未來,財富和人生都是一樣。

最近,在筆者的的連結中,出現了一個新的連結點,是來自香港討論區的金融財經投資區的,感謝那邊的一些投資友好對筆者文章的欣賞,亦多次發連結轉載,能以筆會友是我所喜歡和期盼的,這是我寫文章一直想看到的美事,感恩感恩!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明星股」還是「悶股」更好?


「明星股」還是「悶股」更好?

投資當中,很多人都喜歡買「明星股」,因為投資人可能簡單地認為:「多人買的,就一定是好的東西!」事實是,受到市場的關注愈多的企業,獲得市場的資金關注都會愈來愈多,一般來說,這些「明星股」的股價都不會便宜的,累積的升幅都不少,或者可能愈升愈有,愈升愈多。那麼,一注獨羸,買入「明星股」就可以發大達?

曾經最耀眼的「明星股」-- 匯豐
每個階段,市場出現的「明星股」都不一樣。以前,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匯豐(0005)是市場上一顆耀眼的明星。2007年時,匯豐股價最高曾去到$150.2,匯豐在香港人的心中有特別的地位,那時候,有錢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買一些匯豐,然後放著不理,貪它有得升,又有息收。但2008年金融海嘯後,匯豐股價最低曾跌到20093月的$38.25,到了20177月,今天「獅王」的股價是$75,還未到昔日最高點的一半。看來如果想買「明星股」一注獨羸的話,「獅王」這個明星股或者幫不了多少忙。

今天最耀眼的「明星股」-- 騰訊
今時今日,最強勢的「明星股」一定是股王騰訊(0700)。騰訊於2004年上市,招股價為$3.4,今天騰訊股價突破$300大關,如不計騰訊拆細,騰訊的股價今天就是$1500元了,股價上升超過400倍,當天買入的人可謂「發過豬頭」,但是又有多少人,自騰訊IPO後可以一直持有至今呢?這樣的人絕對為數不多吧。

「創造性破壞」的威力,王者地位非永久
即使是筆者,倉中即使持有不少的騰訊,亦相信「花無百日紅」的,今天的騰訊依然十分強勢,未來相信亦會做得不錯,但那就代表投資者可以把所有資金投入於一隻「明星股」,我想很多人都不會,因為這樣做的話風險是挺高的。科技企業都有一個特性,就是競爭相當大,舊的科技容易被新科技取代,或舊的企業可能被新興的企業取代,重點在於新的科技產品是否可以快速而且持續地被消費者喜愛。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肯恩‧費雪曾說:「新企業不斷湧現,既有企業也會推出新產品和服務。有些公司會被收購,有些公司與商品會被淘汰,但通常會有更酷、更快、更小(有時更大),通常更好的東西取而代之。這就是「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是資本體制的命脈。

這種「創造性破壞」常常出現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舉一個很易明白的例子,蘋果公司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手機行業,昔日的「手機領導者」,好像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等都一一被技術性擊倒,諾基亞甚至完全沒落。所以,這種「創造性破壞」是明星企業不能鬆懈的警剔,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產品的創新性」是科技巨企業必須擁護的「護城河」,才能保持持續的強勢,否則「新的王者」隨時出現取而代之。

一注獨羸未必可行,適當分散投資更可取
想一注獨羸買中一支「百倍股」如騰訊非易事,能「長期持有而不放」更是難事,因此適當分散於其他「悶股」之中,才是保持整個投資組合「永續經營」的關鍵。在我眼中,如果投資人在身邊找找,不難發現市場上總有一些「平時亳不起眼」,但股價卻默默向上爬的「悶股」。

「悶股」隱藏「悶聲發大財」的機會
要快速致富絕非易事,考膽量,考眼光,更考運氣,稍有差池,隨時引火自憤。所以,悶聲發大財是另一種相對更安全一些的致富方法。在我投資組合中,我都喜歡加入一些「悶股」去加強自己組合的穩定性。

以下是我眼中的一些悶股,它們很少成為市場的焦點,但卻會默默耕耘,股價不知不覺地慢慢爬了上來,煤氣(0003)的股價多年來看似都沒有多少的升幅,但「十送一紅股」,卻靜靜地把利潤和股價的升幅隱藏了起來。另兩支生活股大快活(0052)和維他奶(0345)股價更是長年穩步向上,沒有高低潮驚嚇,卻有穩定出色的表現。





總結:
投資想致富,追逐「明星股」可能是很多人都認為是最安全和最快的方法,因為愈多人做的事看似愈安全,人總有「從眾」的習慣,但「從眾」往往會帶來「明星股」的股價愈來愈貴,股價往往都會停留在「非合理的價格」,加上,人人都在做的事不一定是正確的事。因此,在「擁擠的飯店,或許找不到位子吃飯」,前往「較少人的飯店」可能則會發現有更多更好的美食正在等著大家。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倉中三寶:賣了,要賣了…?





倉中三寶 愈跑愈好

倉中三寶再發力向上
近日的市況,的確有點熱,今天連港交所也跑上來了。最近的升市之中,繼續都是由績優股所帶動,倉中其中一寶舜宇光學(2382)在前日發了盈喜,公司預告今年上半年盈利按年上升逾120%,業績比市場的預期更好,令股價這幾天上升超過20%,再創新高,最高去到$99。而瑞聲(2018)和騰訊(0700)在近日都同樣創了52週新高收市,騰訊亦差不多到了$300大關。

「瑞聲事件」沒有人能預測
今天瑞聲上升$6.8(5.8%),以$123.6新高收市,之前受到沽空機構狙擊,股價曾一度最低去過$80左右,那時候,大家都人心惶惶,有不少投資人都用了腳去投票。狙擊事件過了一段短時間,現時瑞聲的股價已回升了不少,亦創了收市新高,筆者當天的不離不棄,總算與喜愛的企業同甘並苦了。市場總是有很多的「雜音」,令企業股價或市場出現波動,因此在投資市場要取得成功,總不是那麼容易,要面對市場的「雜音」而不被影響,繼續堅持下去的亦不是「口說說」那麼簡單,現實操作起上來的心理影響要比想像中大很多。

說容易,做卻很難
或許有時候的結果,可能不是投資人的預期,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虧損,亦可能是出現了一個「投資的良機」,但未來總是沒有人知道的,如果有人早知在$80敢於撈低,今天就賺了四十多元了,答案是沒有人知道的。投資有時候就需要冒一點險,需要背上很多的「未知數」,這些「未知數」往往使投資人坐立不安,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要賣東西了,對當初買入時做的投資決定很快忘記得一清二楚了。或許這就是投資引人入勝的地方,往往都是易學難精,落到場與學習時的心理完全是不一樣的。學習時,講好像是很容易,下到場真實應戰時,心理影響原來比想像中大很多。這讓我想起彼得‧林區的一句話:「想賺股票的錢,關鍵在不要被它嚇跑,這一點強調再多都不夠。」林區的提醒,或許大家都聽得太多,聽和說是容易的,到了實際實作時,投資人還是必須多多提醒自己,因為投資絕對沒有「魔法」,只有多一點的「耐性」,多一點的「堅持」,努力選出出色的企業,然後就是有信心和耐心地持有它們。

「賣了,要賣了
面對三寶升了不少,腦海和市場又會出現「賣了,要賣了」的聲音,「雜音」總是在投資人的身邊出現,投資人必須明白自己的投資信念。這時候,林區的話又會出現,提醒著自己:「不要拔走鮮花為雜草施肥。」什麼是「鮮花」和「雜草」根本沒有人知道,在選擇之前必須用心用時間去研究和了解,增強自己對企業的信心,然後投資人可以做的事就不多了,只有花一些時間去等待,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耐心地去等待,但往往「等」是最難和最煩人的。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投資是一場「零和」還是「正和」遊戲?


投資是一場「零和」還是「正和」遊戲?




「成為公司股東是讓社會大眾參與國家成長與繁榮最棒的方法。」
                                                                                                             --彼得‧林區 <<學以致富>>

投資是一場零和遊戲?
很多時候,都聽到別人說:「股票市場都是一個零和的遊戲。」即是代表如果一個人嬴錢的話,那就意味著另一個人輸了錢。但其實實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說「股票市場是一個零和遊戲」的人,大多可能是抱投機的心態去投資,例如在短期炒賣或買賣期權的操作中,那的確是一個零和的遊戲。如果一個人買「認購期權」,這即代表投資人在指定期間內看好某一家企業的股票,認為它在指定的一個時間內股價會上升,股票如果真的在買入「認購期權」後上升,「認購期權」的價值就會上升,買入就會獲利,相反,如果股票下跌了,投資人會受到損失,而「莊家」就會獲利。林區認為買賣「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時間就會站在你的對手那一方,而不是站在你那方,這的確是一個「買大鈿」的零和遊戲。

衍生工具是一把「兩刃的劍」
當然,參與衍生金融工具的買賣並非一定是只有害處的,間中運用衍生工具,如「認購期權」等,可以幫助投資人在適當時機,在有限的資金之下,增加獲利的回報。但有一點必須提醒的,衍生工具如「認購期權」或「認沽期權」和「借貸」運用「槓桿」一樣,是一把「兩刃的劍」。買在準的時間和合適的時機,的確是可以令投資人獲得比平時更多的回報,但問題是,投資人真的可以每次都看得準時機嗎,我認為投資人都不應過份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對待衍生工具的態度是「必須非常小心的運用」,不應成為主要的投資方法,因為很容易變成投機心態。衍生工具在市場上愈來愈盛行,筆者在坐地鐵的新聞廣告中,都經常看到「投資專家」推介「認購期權」、「認沽期權」或「窩輪牛熊證」等等的衍生工具,普及的程度的確令人有點擔憂,而使用這類衍生工具投資,我認為需要很高的財務知識,並非那麼容易操作,我也絕少參與其中。

投資可能更像是一場「正和遊戲」
投資股票的本質,如果看得更深一層,是在投資企業的未來發展和成長。投資就是投資人把自己的錢暫時給予企業,然後企業把從各個股東收集得來的錢拿去發展企業,把產品造好,把企業造大,把品牌造精,迎合市場的「需求」和解決市場的「痛點」,令企業一天一天成長,令企業賺得更多的收益,然後企業就可以把賺來的錢繼續去發展企業去回饋股東和投資者。正如彼得‧林區說到:「成為公司股東是讓社會大眾參與國家成長與繁榮最棒的方法。」如果一家企業持續成長和保持繁榮,作為股東的都可以分享到豐碩的成果。
投資和投機其實只是相差一線,同樣是投資一家出色的企業,有些人可能只能賺個「繩頭小利」,有的人卻可以「賺無止境」,重點往往是投資人在投資心態上有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重點可能是我們到底把投資看成是「零和遊戲」還是正和遊戲」。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三家內地車企2017上半年銷售量數據比較



七月份的日子,內地多家車企都公佈了大家的半年成績表,車子賣得如何,車企的半年成績都公佈了出來,以下是三家內地車企的最新銷售量數據,大家可以作一個比較。


2017半年銷售量:

股票
2017半年銷售量
按年變化
長城汽車
46.07萬部
2.33%
吉利
53.06萬部
89%
廣汽
96.35萬部
31.65%


現價比較:
股票
現價(至14-7-2017)
P/E
股息率
長城汽車
$10.42
8.08
3.73%
吉利
$18.56
28.82
0.65%
廣汽
$16.6
15.24
2.01%

簡評:

吉利在2017上半年,最新的汽車銷售量數據仍然做得很不錯,吉利定下了2017賣車過百萬架的目標,管理層亦很有信心今年可以超額完成,亦上調了今年的目標銷售量,相信吉利下半年的車子銷量亦會保持中高的增長。下半年吉利和Volvo合作的新品牌Lynk & Co亦會開始銷售,屆時再看新品牌的情況。現吉利的股價有點過高,未來的增長需保持到,才能支撐股價繼續向上。

長城主力車型是H6,亦是相當有口碑的車型,但因長城車子的多元化不足,主力靠SUV H6作為銷售點,現時長城都要打起價格戰來,要減價賣車保銷量,情況相對有較大的隱憂。但長城亦有新品牌WEY推出,銷售情況要再看,或許未來WEY可以幫助長城再起增長,現價長城股價是有點偏低的。

廣汽是一家合資公司,企下有很多不同的合資車子,最近的合資車Jeep亦賣得很好。自研車型GS4亦保持一貫的出色,廣汽可以說是一家比較均衡的車企,成長率和股價都是相當合理,兩個字形容:平穩!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26000點後,我們能「預測」大市?





我們真的能「預測」大市?



「預測豪雨沒有用,建造方舟才有用。」--巴菲特


大市一步一步上升到26000點,我想很多人也估不到,在脫歐後,在美國狂人上台後,市場在一片小驚慌後,大市一步一步由19000左右慢慢地向上爬,今天來到了26000點,升勢的快,的確令人覺得有點意料之外。坊間亦有很多聲音預測說:「大市已升到了頂,26100是阻力位,不會再升,叫大家是時候沽!」又有另一些人出來預測說:「大市會升到28000點!」其實,我們真的有「預測能力」嗎?

預測,預測,預測,人總是想預測未來,但是,如果我們真的能預測,這個世界將沒有乞丐,人人都是超級富豪了。市場的專家和市場的財演都很喜歡作出預測,到底他們是否有這個能力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他們都有「預測的能力」,他們早就早早上了岸,還需出來辛苦工作嗎?未來是如何,根來沒有有知道,但是,人總是喜歡自信地去預測,亦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不幸是,有一批的「信眾」會相信,「專家」說了幾句就深信不疑,這可真是投資散戶的「危險動作」。

我不喜歡預測,亦很明白自己沒有這個才能,明白自己有很大的不足。所以,還是乖乖地了解一家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多於太過關注市場的雜音和專家的預測,因為那是捕風的行為,是在浪費自己的精力。

巴菲特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擁有一檔股票期待它下一個早晨或者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巴菲特亦補充說:「預測豪雨沒有用,建造方舟才有用。」做好防範措施,比猜測明天股市如何更好重要,因為明天大市是升是跌根本沒有人知道,企業發展成怎樣卻更有理可依。
最近,在投資新聞中,聽了一句很深刻的話,香港有位「大師」一直預測股市已到頂,亦早早部署了淡倉,大市破了26000點,相信他也損手不少。他最近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他說「睇淡不一定要做淡。」很多網友聽了也哭笑不得,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聽了這句話,除了摸不著頭腦,更差點笑了出來,什麼是「睇淡不一定要做淡?」大師是否天天都需要見報,所以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嗎!?這句話真的說得很圓呢?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努力交易的投資人





「投資前要勤力,投資後要懶散。」是我投資中一直堅持的理念。

曾聽過一位投資的前人說過:「努力交易,就像是為券商打工。」投資股票,投資人總會有一種頻頻交易的習慣,無他的,因為「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向投資者報出一個價錢,有時候是好價,有時候是極差的價錢,投資人每天都會收到「市場先生」的報價。「市場先生」的出價有不同方式的,有時候是用「恐嚇式」的報價,有時候則會用「引誘式」的,甚至有時候會用到「哀求式」的,目的全都是為了吸引投資人與它交易,所以,稍稍沒有定力的投資人,很多時候都抵受不到出價和引誘,就會與之交易了。

買樓長線投資的人比股票多
在買樓時,很多人都會長線持有,持有幾年或幾十年的都大有人在,因為樓市市場沒有一個準確的報價系統,亦不會每天都更新和報價,因此買樓的人受到「出價引誘」的人就比買股票的人少很多了。加上,買賣樓宇的手續比買賣股票複雜很多,因此亦令樓市的買賣比股票少得多。由於股票的買賣極之方便,每天又有「市場先生」出來要求交易,因此「買賣過多」往往是買賣股票的投資者的死穴,因此就有了這句有趣的說話努力交易,就像是為券商打工。」買賣得多,投資人可能賺的不多,甚至還要賠了交易費,最後的得益者就是券商了,無奈卻是活生生的事實。

研究發現:年週轉率愈低,回報愈高
2000年,學者Brad BarberTerrance Odean發表了一個研究報告,他們蒐集了七萬八千個家庭投資帳戶從1991年到1996年間的投資行為,按他們的交易週轉率分為五個組組別。第一組的年週轉率最低,平均是百分之二,最後一組的年平均週轉率最高,達百分之二百五十。結果發現,年週轉率最低的第一組的投資淨報酬率大約是18%;而年平均週轉率最高的第五組,投資淨報酬率跌到大約只有11%

投資大師看「長線投資」

費雪曾為自己訂下了所謂的「三年原則」,他說:「如果我幫客戶買進任何股票,千萬不要在一個月或一年後評估我的績效;請給我三年的時間,如果到時候仍然沒有為他們帶來理想的獲利,他們就應該開除我。」智慧的投資人告訴我們,投資最少看三年是一個基本。但是,很多所謂的投資人說真的,可能連三個月的耐性也沒有,投資絕對不是和賭錢一樣,現在立即下注,下一秒就開出結果,那不是投資,那絕對是投機。現今的投資人的耐性愈來愈少,希望不需努力就可以有回報,因此把自己的錢的命運交託在那些所謂「專家的手上」,專家說幾句就好像審判了一家企業「是死還是死」,其實這就是投資人常犯的錯誤──以別人的說話代替了自己的思考。

巴菲特在1967年致股東的信中再三提醒投資人,投資是需要有耐性的,巴菲特說:「一直以來我都敬告各位,三年的時間是衡量投資業績的最低時限。而大眾對投資業績的衡量時限,卻往往是按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巴菲特再說:「投資明星企業不可能今天投下錢,明天就能獲得利潤,我們應該看遠一點,三年之後,或五年、十年之後,你再回頭看看當初,也許你會發現原來錢是那麼輕易賺來的。」巴菲特的經驗和智慧都成為了「神話」,成為了投資人的「口號」,講是很大力量,但行動出來卻不太不相信,身體往往是最誠實的。

「點石成金之說」或「花言巧語」總是擁有龐大的市場
可是,在愈來愈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又有誰會乖乖的安靜下來,聽聽那些「智慧型的投資人」所說的話呢?人們寧願聽從「最時髦的專家」的「即時點石成金之說」或「花言巧語」,買進賣出,而且深信不疑,可能明天或過了幾個月,「專家」的意見就害慘了自己,所謂投資人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位「專家」,聽了幾句又跟著照做,尋尋覓覓,所謂投資人到最後,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麼。

不過,「投資專家」的「花言巧語」總是很有市場的,因為讀者和觀眾正正就是需要這種「即食的」和「不用自己思考的」食材,「即食的食材」如快餐一樣,往往都不利於健康和投資,但人們總是喜歡而且沉迷,而「媽媽的靚湯」總是無心問津的,無奈。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運用市盈率(PE)選股常見的三個迷思




運用市盈率(PE)選股的三個迷思


(一)       股票的PE愈低就代表愈好?
大家在投資一只股票時,或多或少都會看一看這只股票的PE值,投資人潛意識中都可能會覺得PE數值愈低就代表企業愈「抵買」,或者覺得買入低PE值的股票就代表愈「安全」,但其實又是否低PE值就代表了一家企業的股票就愈「抵買」和愈「安全」呢?我的答案是:「當然不是啦。」如果真的是這麼簡單,我們所有投資人全走去買低PE值的股票就可以發達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拿內銀股作一個簡單的講解,在下表中可見,工商銀行的PE在四間內銀中是最低的,只有5.7PE相對其他內銀或其他行業的股票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極低的水平(當然看內銀股不能單用PE去衝量它的價值,而用PB去看會更合理一點,由於篇幅有限,今次在這裡先不多作討論)。單看圖,看PE去投資,工銀PE最低,選它就代表愈好嗎,答案當然不是了。如果真是這麼簡單,人人投資都可以發達了,事實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股票
7-7-2017收市價
PE
PB
息率
建行
$5.93
5.8
0.85
5.21%
工行
$4.88
5.7
0.79
5.34%
中行
$3.61
6.02
0.68
5.17%
招行
$23.05
8.43
1.3
3.57%

事實可能剛剛相反,PE值愈低可能就正正就反映了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能就愈低,因為低PE值代表了股價較低,而同時每股的盈利都不高,這就可能代表了企業的「賺錢能力」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不受到投資者的喜愛和市場的關注,所以,投資人絕對不能單單認為低PE值就代表股票「愈抵買」和「愈安全」,因為這是極危險的簡單想法,這可能令投資者跌入了「價值陷於」而不自知。

大家要知道四大國家有銀行每年的盈利增長大多都只有約1-2%左右,而招行在2017年首季的盈利增長去到8.9%,因此投資人見到招行的「未來盈利能力」仍然不俗,因此願意買入更多,股價因此升高了,PE值都要比四大國有銀行更高。因此,如果投資人仍簡單地認為「A企業的PEB企業低,就代表A是更好的企業」的話,這就是跌入了很大的投資誤區和把投資看得太簡單了。

(二)       PE愈高就代表風險愈高?
另一個常見運用PE選股的一個迷思就是:「愈高PE的股票愈危險,所以我永遠不會買。」其實這亦是把PE的作用看得過大。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騰訊(0700)的股價去到269元,PE55倍,如果單單認為「那就代表如果今天投資騰訊,就要55年才可以回本。」這個想法亦是太簡單地看PE值的作用了。騰訊(0700)是一家巨企,以它的體積本來應該要再發展是很難的事,但是它卻沒有停過下來,而是仍以每年約40%的速度去增長,它不是一家簡單的巨企,而是一家仍然以「高速發展」的企業,因此即使PE值較高,代表市場仍十分看好它的「前景」和「未來的賺錢」能力,因此願意更高的溢價去買入,而且一些高PE的企業,在一定程上是一家「更有競爭力和活力」的企業。坦白一點說,在$200樓下時,騰訊的PE都是很高,如果筆者當初買入時,單純是用PE值去看,應該到今天都仍不會買入,亦不會享受到騰訊「高速發展」為股東帶來的利益。

舉另一個例子去說明,就是內地汽車版塊。
股票
7-7-2017收市價
PE
PB
息率
長城汽車
$10.48
8.13
1.82
3.71%
吉利
$17.38
26.98
5.69
0.69%

如果簡單地去看,長城的PE極低,所以有些投資人又可能會簡單地認為長城的股票「極抵買」、「未來股價升的空間將會很大」或者又認為「吉利股票很危險,沒有投資價值」。如果簡單地去看PE,投資人又可能將會失去未來很多的獲利機會了。

要看一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PE只是一個基本的參考點,絕對不是「PE愈低就愈好」,更重要是要看企業的「前景」和「未來的賺錢能力」。

股票
2017半年銷售量
按年變化
長城汽車
39.63萬部(5)
3.02%
吉利
53.06萬部
89%

大家看完這個圖表,或許就會更明白為何長城汽車的PE值會如此低,而吉利的股價為何近半年多會升得如此猛,PE亦高了起來。因為兩家車企的「前景」和「未來的賺錢能力」根本是在一個不同的層次之中。(投資不是簡單的事,是辛苦的跑腿兒,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將會對投資人投資一家企業的信心有正面的影響。)

(三)       利用PE去選股已過時了嗎?

曾聽過一位十分敬重的本地投資人說過:「PE已是N世紀前的產物,現時用已經out了。」其實這句說話是很有意思的,PE其實是很好的工具去讓投資人對企業的價值有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是貴是平,提供一個簡單的參考數值,亦如實反映。但是,如果投資人仍是用以往簡單的思想去看PE值的話,或用PE去看高增長的企業,那絕對會令投資人錯過很多「出色」的企業,錯過很多獲利的機會。

分享完這次 「運用市盈率(PE)選股常見的三個迷思」後,令我更深地明白為何芒格會提出:「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出色的企業,也不要用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