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你是忙著「追漲殺跌」的群眾?


你是忙著「追漲殺跌」的群眾?

股票市場有句老說話:「股市永遠是有錢的人獲得更多的經驗,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錢的地方。 」投資股票可以說是很難,也可以說不太難,但的確有不少人是在持續地交學費,或者可能像「20/80定律」說的一樣,股市上80%的錢都給20%(少數)的人賺去。這可能與持有股票的耐心、信念和紀律等等有關,或許又重要的是,這少數的人做的行為與那大部份的人不一樣,令投資表現和回報又起了很大的分別。

群眾看風險和有經驗的人看風險是不一樣的。

一般的人認為,股票漲了,大市氣氛好了,風險就少了,因此就追著買股票,因為人人都在買,別人都在搶,吾買就輸蝕了(旅鼠行為,Lemming behavior)。但是,如果股市氣氛轉差了,群眾又會慌忙起來,人人都在逃跑時,又會加入一起,我們亦不難發現,打開報章,很多的所謂專家也是其中一份子,轉軚的速度不下於群眾,目光很多時候都是很短視的。 

可是,有經驗的人則會認為,股票跌了,大市氣氛差了,其實風險是在減低,而不是增加,這時候不應該與群眾一起急著斬倉的時間,反而應該耐心持有股票,看企業的估值和內在價值,而不應該只盯著股票價格,有經驗的投資人看的會比較長遠點,目光也會看得又深入,而不是單看表面的價格,也不應把錨(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單單盯著買入價:升過買入價就開心,想把利潤急急下袋;或相反,跌過了買入價,就灰心失望,急急殺跌,忍受不了些微漲跌的風險,另一極端就是死持股票不放,即使明知自己買了一只爛股票。 

因此,追漲殺跌,價升得意忘形,價跌驚慌失措,也是常見的股市情景。巴菲特說:「雖然股票可以交易,但查理和我評估公司績效時,看的是公司的營運結果,而不是讓每天或每年的股價來告訴我們,我們的投資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在市場上,能真正明白巴菲特和他老師格雷厄姆所說:「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這句話的相信少數,大多聰明的人把精力和重點放了在前面的一句,愚蠢的人卻耐心地盯著後面一句,切切地執行。

作者:標竿投資

更多精彩評論見:

6 則留言:

  1. 謝標竿兄分享!與其耗費時間與體力追追逐逐小獵物,倒不如做一隻伺機而噬的鱷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集中精力研究,集中精神出擊,集中投資!

      刪除
  2. 前鋒:騰訊,舜宇,安踏,銀娛
    中場:安碩納指一百2834(佔總倉位16.3%),恆生,友邦,南洋集團
    後防:石藥, 維他奶
    守門:10%現金

    近來大市重新對好消息有正面反應,對壞消息開始免疫。還有一點,最近升市日子普遍成交僅一千億左右,遠低於1月中下旬時日均千七、八億成交,但我覺得係好事,並非傳統智慧說的大跌後虛升,因為成交少可能意味貨入大戶/機構投資者手中,趕走了一批11月-1月時才加入的短期投機客。我反而覺得升市時二、三千億成交才危險。

    回覆刪除
    回覆
    1. Good. 市場總是不確定,專注企業發展最安心。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原來習主席想做明朝中後期大政治家張居正(內閣首輔任期:萬曆元年至十年;1573-1582),今番看得出來了,之前還以為他只效仿類似明神宗第3,4,5任內閣首輔申時行(萬曆十一至十九年;1583-1591),王家屏(萬曆十九至二十年;1591-1592),王錫爵(萬曆廿一至廿二年;1593-1594)等水平的政治家。看來目前的確和公元1573萬曆元年的背景相近,時空雖相隔400餘年,但有相似的地方。

    局勢如此發展,唯有靜觀其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