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退休後,可以靠誰呢?



退休後,可以靠誰?

今天收工時,路過一處地方(見上圖),見到很多長者在排隊賣紙皮,眼見排隊的長者也非常多。在香港,見到執紙皮的長者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了,其實是我們「痳木了」,還是社會仍然「病了」呢?

香港近年的「財富效應」,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受惠的呢?
最近一年半,香港的股市非常暢旺,帶來了不少的「財富效應」,很多專專心心在投資股票的人,相信也賺到一定的金錢,地產市道也繼續暢旺,甚至是「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新樓盤繼續賣個大旺,人山人海在搶新樓,地產商繼續「擠牙膏式」地賣樓,愈賣愈貴,香港人或「內地人」卻繼續愈貴愈買,如斯奇怪現象近年看到不少。

這一次的「繁華和繁盛」,香港又有幾多人是真正的受恵的呢,還是只是仍然是一小撮的「富人」在享受著,而大部份的香港人則仍然活在愈來愈困難的環境當中呢?

小店愈做愈難,大集團壟斷
筆者媽媽常去的街市,聽媽媽說小店的生意愈來愈差,因為附近開了百佳、佳寶,大部份人也衝去了大集團購買,經營小店的小老闆,有賣魚的,有賣菜的,有賣雜貨的,香港的小店老闆都慨嘆生意真的愈來愈難做,被大集團「頂死哂」,租也愈來愈貴。社會愈來愈繁華,靠自己一雙手打拼一生的小店主卻被逼「關門大吉」,要不提早退休,要不走出來為大集團打工,很多人想有自信一點地努力賺錢也感到愈來愈困難。

在高地價下生活的夾心階層生活愈來愈好?
樓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這是香港的寫照。在香港努力打拼的新一代,結婚後,想靠自己去儲錢買樓也愈來愈困難,樓貴,買不起,就要租,租不起300呎的地方,就只好去租一個150呎的「劏房」。社會愈來愈繁榮,香港人卻愈住愈小,愈住愈惡劣。大部份的財富又去了那些人的手裡呢?在高地價下生活的夾心階層可能是最苦的,公屋申請不了,私樓買不起了,每月努力工作交租為了生存,買樓嗎,想也不敢想,有個「富爸爸」再說好了。

現時很多年青人的夢想只是為了「上車」,「樓」在人心中的重要性大得遮蓋了一切,這樣也消滅了社會和年青一代的很多「可能性」,社會也愈來愈單一,人心也愈來愈孤單。


最近在一篇新聞,看了陶冬2017/8/24在明報的一個分享,挺有同感的。


以往百花齊放的香港
「香港在上世紀7080年代出現了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出現了金庸、黃霑,出現了成龍、周潤發,都是世界級的巨星,他們的確是在自己的行業上開創先河,他們引領的文化及娛樂事業影響了全球華人社會,其事業給社會帶來了變化,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是真真正正的一代宗師」。
陶冬指出,他上述提及的多位巨星,只是本港上世紀70年代及80年代的一個縮影,期內經濟事實上亦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當時樓價是值得升、應該升,因為整體經濟是往上走」。但他認為,今日本港歌手的水平,與那個年代的天王巨星比較,已經有很大的差距了。

港經濟「一好遮百醜」 僅金融業好景
回顧本港過去20年的經濟表現,陶冬形容是「一好遮百醜」。他分析,在回歸初期,內地製造業起飛,本港在提供中介服務上曾有一定優勢;跟着內地以基建及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火車頭,本港亦成功扮演融資的角色,故連續多年在全球新股集資金額中稱冠;近年隨着亞洲財富增長,本港發展成為區內財富管理中心,與倫敦及紐約並列為世界3大金融中心之一,此舉亦支持樓市向好。「本港金融業的興旺,無疑對一部分人的收入、對個別人士的就業機會、對個別地區的寫字樓租金帶來支持,這我覺得是有道理的,畢竟金融業創造了這麼多財富。如果IPO(新股公開招股)可以賺這麼多錢,如果替區內富豪管理財富是這麼好的一門生意,為什麼相關從業員不可以有較高工資及花紅呢?既然這樣,他們買得起房子,付得起租金,是很正常的事」。
但陶冬認為,本港近年除金融業一枝獨秀外,昔日曾支撐起經濟的製造業、物流業及旅遊業均先後下滑,故此即使經濟增長仍達3%,亦非健康發展,「一好遮百醜的問題是,當一個行業很好,但其他行業都不好的時候,其他行業便很慘。除了樓價及租金上升外,政府官員見到GDP的每年增長高達3%,便會覺得經濟很好,沒有想辦法為生活質素正在下降的普羅百姓及夾心階層提供幫助」。」

退休後,可以靠誰?

現時的香港年青人,大多都不敢想得太遠,亦想不來,因為社會愈來愈富有,他們其實也分享不到什麼,樓價不停升高,有些人愈來愈富有,年青人卻愈來愈看不見希望,所以很多「憤青」走了出來,在罵政府。其實,他們明白用處不大,但卻沒有什麼可以做,只可以罵。

面對高樓價,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我勉勵自己,勉勵年青人,還是努力工作,多儲蓄,多儲「有價值的資產」,多增值自己,除了這樣,我也想不到有什麼可以更值得做的了,面對如斯的大環境,改變不了什麼,只好改變自己,努力增進的自己財務知識。未來,我們與現在的老人一樣,如果要靠政府的一兩千元養老金生活的話,或許自給自足也不能,現在趁年輕時多用心學習投資,或許20-30年後,你會為自己當年的投資決定而感到驕傲。

但面對香港的此情此景,社會的兩極化,貧富兩極化,看見一些住在「劏房」的家庭,成了家卻不能同住的年青夫婦,窮交租的家庭和執紙皮幫補生活的老人,香港是愈來愈富有,但因此而引起的「愈來愈奇怪的社會問題」和「怨氣」也會愈來愈多,這真的有點感到可惜。


伸閱讀:

巴菲特說:「想往後乘涼,就要及早種樹。

「生活基金投資法」理念



21 則留言:

  1. 最近大陸進口廢紙政策改變,本地回收商一度指可能要停收廢紙,咁做會令呢D執紙皮報紙為生計的婆婆伯伯帶來嚴重打擊,一旦連佢地僅有謀生手法都封殺埋,加上香港人口即將急劇老化,相信這龐大的老年人口會為社會帶來好大影響。

    政府在這裡就扮演重要的角色,當社會資源分佈不均,就有責任有需要利用不同行政及稅務手段去將資源再分配,以化解社會深層次矛盾,否則民怨日積月累最終爆發會帶來社會動盪,受害將會是整個社會的每一個人。最近見新屆政府開始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的政策細節,但願政策能夠成功順利實行。

    我們每個人身為一個小人物,在面對大環境的洪流下,只能夠就做到認清形勢,然後順勢而為。在這改變下,有人因不能適應改變而受害更大,無奈是受害者往往是知識及警覺應變力不足的社會弱勢一群。在現今社會與全球發展日益複雜的形勢下,退休後的生活就必須要靠自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近大陸進口廢紙政策改變, 除了對長者可能有影響, 我的一位朋友開回收公司的, 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政府的角色是重要,願香港也少一點爭鋒,「港人首置上車盤」也是好事,找地起樓也是好事,最怕是找共識也是傾兩年,到起好樓也是5-8年後的事。

      在資本主義社會,「受害者往往是知識及警覺應變力不足的社會弱勢一群」,這是事實,往往獲利最多都是擁有資產者,所以我也鼓勵年青人多了解投資是什麼一點事,現在趁年輕時多用心學習投資,或許20-30年後,我們會為自己今天的投資決定而感到驕傲。

      刪除
    2. 同意目前香港社會最缺就是共識,即使政策是有利民生,推行時總會有不同派別人士用各種方式阻礙施政,大家不肯讓步,停滯不前下犧牲的是社會未來整體利益,這項工作也是新屆政府上場最大挑戰。今天的土地供應短缺與樓價高企,或多或少都是由於03年時政府為救當時樓市而停建房屋多年的遺禍,房屋土地供應理應是長遠及有持續性,供應一旦中斷了沒可能即時回復就令市民痛苦「空窗期」出現,目前大家正處於「空窗期」之中盼望住有日能夠結束。

      刪除
    3. 香港非沒有「地」,最欠缺的不是金錢或土地,而是社會的「齊心」與「共識」,人人也各持己見,重握自己的個人利益而不太願讓步。

      刪除
  2. 這篇寫得太好了!難得標竿兄作為一位投資達人,仍對香港年輕人有同理心,理解他們的困境,不像許多既得利益者,一口一個有青廢青,對年青人的一些泄憤但不傷人的行為或上綱上線、或喊打喊殺、或冷嘲熱諷,他們關心的,不是年輕人的前途,眼中只有他們自己的政治傾向!

    回覆刪除
    回覆
    1. 風中兄也說得太好了, 很多人真心不覺得社會欠了這個年代的年輕人丁點包容。

      刪除
    2. 風兄,過獎了,因自己也是這一代的人,身邊有很多努力拼搏的朋友也面對這個問題,而且面對的問題也愈來愈嚴峻,高樓價實在只是對大地主和既得利益者比較有利,而一般的市民很難從中受惠。

      一般市民,當面對「住」變成了一種也變成了商人獲利的工具後,生活有多困難可想而知,有不少的朋友家庭,一半的工資都拿去交租,這的確是有點令人有點沮喪的。而我也知道,確實是有身邊的朋友住在劏房,以往只以為新移民或長者會租劏房,真難想像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而做小生意,面對租金愈來愈高,確實有不少壓力。

      刪除
    3. R兄,當我們(社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感受,或許會對年輕人有多一點的諒解。

      刪除
    4. Rx10兄與標竿兄都是香港的年青才,真心希望有多些年輕人有你們的識見,香港就有希望!

      刪除
    5. 風兄,你也是出色的投資人,只願香港未來更好。

      刪除
    6. 多些你們就好了,我暫時對社會無咩貢獻,也沒有遠見,多一個我對香港來說是壞事。

      刪除
  3. 現今世代新現象,銀紙愈來愈多,很多行業加薪幅度不一樣,以前的光景已成過去。

    回覆刪除
  4. 標竿兄,謝謝你的好文章,其實现在很多老人家無論是住私樓的還是住公屋的生活都很困難,我退休後多了時間去接觸不同的老人家,曾有住私人單幢樓的長者,她因為有那幢幾十年樓齡的私樓而不符合去申請任何資助,但因儲蓄不多而不捨得食亦不捨得去睇醫生,過住非常節儉而冇質素的生活!另外一些與兒媳住在公屋,但與兒媳不和,而被迫早上八時便離家,晚上至九時才家睡覺;日間整天在街上或老人中心徘徊而有家歸不得,非常可憐!見到此等個案,欲幫無從,真的很心傷!你説得對,年輕時增值自己,希望可以到老時不須靠別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Sandy 謝謝你的分享,這的確是不少老人的寫照,近年政府推出的逆按揭其實也是不太多長者申請,畢竟屋是他們一生努力得來的,但無奈這個資產 產出不了被動收入,反而帶來了保養費的支出。

      但已總比要去租房好了。

      刪除
  5. 貧富差距大不只是香港獨有的產物,眼見所有東西都不停脹價(不只是物業),其實係全球銀紙都不停貶值。人力愈來愈唔值錢,大學畢業生起薪點同20年前竟然一模一樣。世界在轉型,但香港仍找不到出路。我自己覺得香港最重要係要先為自己找到一條新出路去配合全球新經濟既革命。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世界的大趨勢都在持續轉變,不去買資產的人,無奈也要接受:用「勞力去賺錢」遠比「用錢去賺錢」的速度慢得多。

      刪除
  6. 我認為每一個社會都有佢既問題,而呢D事並不會香港獨有
    我覺得香港人在60年代開始起飛,70,80年代,90年代,大家都好鍾意錢,搵錢為先,以利益為重
    什至將家庭放後,食野亦都接受快餐多過慢慢煮, 垃圾?掉左出街先諗,環保?唔關我事
    今日的環境並不會無啦啦出現,有果必有因,單是政府並不可能完全改變
    直到今日今日大家都覺得累了,才去擰轉頭望一下,以前幫襯間士多,麵包小店,什至想去搵用好材料既鋪頭,才驚覺一切已經遲了

    退休?靠自己!幾時都係靠自己
    因為只要生於中國人(中國及中國香港),就係自私的,外國高福利果套行唔通的
    做人不要比較太多,揀條路比自己行,不會無出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貓, 以前幫襯間士多,麵包小店,什至想去搵用好材料既鋪頭,才驚覺一切已經遲了 < 對,時代一直正變, 經濟好了, 低人情味卻少了

      刪除
  7. 謝標竿兄的分享!現今大國政府連自己都搞唔掂,小市民還是自求多福,預先安排好自己的退休事宜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