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這個名字,我們應該不會陌生,他是美國有名的銀行家。有一天,走過書局時,見到一本摩根的書,是寫給孩子的家書,因此好奇拿來看看,這書是約翰·皮爾龐特·摩根一世(1837-1913)寫給他兒子的家書,本來不對外公開,但摩根家族在約祖先來到美洲360週年時,決定把約翰·皮爾龐特·摩根一世的家書公開給世人看。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為美國著名銀行摩根大通集團,財經界稱「摩通」,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2017年總資產25,336億美元,總存款14,439.82億美元,商業銀行部旗下分行5100家。 2011年10月,摩根大通的資產規模超越美國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
在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給兒子的第一封信是「迎接挑戰」。在信中的摩根,希望兒子先要謙虛,少說多聽,因為摩根認為:「人們往往欣賞知識豐富,卻不吹噓的人」。信中摩根提醒兒子要成為一個愛工作的人,有的人不愛工作,被逼工作;有的人則喜歡工作,因為「工作可以幫助他們實現理想和抱負」,成為一個有目標的人。
摩根在信中也提醒兒子,他是幸運的一個,因為他有個「富爸爸」,因此他有比別人更多的資源。但摩根也擔心兒子成為敗家的富二代,因此寫了32封信給兒子,希望把當中的智慧留給他的後代,摩根留下的書信是成功的,摩根家族強大約400年,到了這一代是。格林斯潘說:「摩根家族是靠祖先的智慧,才得以強大起來。」
沒有「富爸爸」的我們,如何改變未來?
標竿的爸媽也是草根出世,爸媽也是小學畢業,做的是草根工作,對培養孩子沒有多少心法,因為他們也教不了太多。我想大多出身草根家庭的我們也是一樣,我們可能比中產或富裕家庭小孩少了一點刻意或更有系統的培養。我是「富者愈宙,貧者愈貧」這個現象的支持者,出身自富裕家庭的,大學畢業率會高一些,擁有的資源也會多一些,這些是的確存在的先天優勢。
然而,沒有「富爸爸」的我們不代表沒有出頭的一天,差別是我們有否上進和自律的心。很多人大學畢業後,或許也有著比較高的收入,但「擁有高收入者不一定是擁有高財富(淨資產)」的人士,因為出來工作後,有了收入,慾望便隨之而來,養了一架車,標配一年去幾次的旅遊打卡,生了個孩子,生活收入多了,所用的物品也要配合身份,要用上一些高檔次的東西。因此,收入愈高支出愈高,支出愈高,便要更努力去工作,賺更多的錢,應付更高慾望的生活,因此高收入者壓力絕對不少。
芒格說,他小時候會觀察大人的行為,會找出大人的一些問題,然而努力避免重犯。標竿的爸爸的理財的反面例子,理財不善為家庭帶來了不少的問題。然而,標竿的爺爺痳痳和媽媽卻是節儉的好榜樣,即使現時生活改善了很多,他們永遠也是活得一樣節儉,這絕對是一種美德。
最近看了一本新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2》,作者湯瑪斯.史丹利博士研究了美國很多富人家庭,他們大多是節儉的一派,當然學歷高、收入高、有好的另一半等等也是他們成功的地方,但是湯瑪斯.史丹利在書中重覆了很多次的提醒是節儉、節儉和節儉。成功的基本相信很多大道理大家也明白,然而令往後人生出現不同的是有沒有堅之以恆的自律。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好似好吸引咁,要去望一望
回覆刪除值得收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