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中超級股票的特徵及過度樂觀警示
近半年,香港和內地的股市都仿佛進入了大牛市一樣,不少優質股,或好像馬克斯(Howard Marks)稱作的「超級股票」,這些股票,好像內房的恒大、融創;汽車股好像吉利、比亞迪;或科技手機股:騰訊,舜宇等等。這些「超級股票」近一年都成功吸引了市場大眾的注視,用馬克斯的話就是:「那些引領牛市的超級股票,不可避免的在定價的時候被投資者想像得過於完美。很多情況下,這些“完美”最終會被發現只是一種短暫的幻覺。」
在牛市中,「超級股票」的定價都會出現「被投資者想像得過於完美」的情況,熱情和非理性繁榮的態度使「超級股票」的股價短期急升,有的一年內升了幾倍的更是大有股票在。
馬克斯對於2000年的互聯網股票熱或叫作泡沫,作出了警示,當然文章(《bubble.com》)在當時沒有受到市場的歡迎,大多數的人都投入在互聯網股票狂熱的當中,被勝利和貪婪沖昏的頭腦。這篇文章,筆者在今天看回,仍然覺得很有意思,雖然今天的市場不是互聯網股票熱,但有些特徵和市場情緒仍然值我們我們引以為鑒的。
馬克斯語錄:
1.
那些引領牛市的超級股票,不可避免的在定價的時候被投資者想像得過於完美。很多情況下,這些“完美”最終會被發現只是一種短暫的幻覺。
2. 那種引領牛市的,股價巨額增長的小部分公司,最終價格都會修復到正常水準,同時伴隨著巨額的損失。但是當市場情緒普遍樂觀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的時候,這種可能性經常被投資者忽視。
3. 最後,當投資者瘋狂追捧那些引領牛市的股票的時候,很多人都堅信這種情況肯定會持續下去,並為這種情況辯護。就像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候投資者總結的那樣。
4.
你可以管這個叫“良性迴圈”或者“永動機”。這種東西往往會在牛市中點燃投資者的情緒。但是邏輯告訴我們這種東西是不可持續的,股價會被自身的重力壓垮,就像2000年那樣。
5.
人的天性,“最好”的東西往往會被高估。哪怕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好,它們的價值也才勉強配得上這些股票的超高定價。而一旦發現這些股票沒有達到“最好”,或者犯了一些錯誤,股價的基礎就會崩塌。
作者:Howard
Marks
來源:橡樹資本
超級股票
對於一些我以前寫過的備忘錄,最令我感到高興的是寫它們的時候都是牛市已經延續很長時間,人們已經漸漸漠視對風險的規避,泡沫正在升起。第一個也是最佳的例子或許就是《bubble.com》,這篇文章在2000年初始就提出了對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股票的質疑。正如我說的那樣,雖然2000年之前十年,我的備忘錄都沒有得到任何關注,但是這篇文章(《bubble.com》)讓我一戰成名。
那些引領牛市的超級股票,不可避免的在定價的時候被投資者想像得過於完美。很多情況下,這些“完美”最終會被發現只是一種短暫的幻覺。那些曾經被認為不可能會被打敗的“漂亮50”公司,最終還是被劇烈的市場變化毀滅了,比如柯達,寶麗來,西爾斯[5],Simplicity Pattern[6](現在真的還有人自己縫自己的衣服嗎?)。不僅僅是投資者投向這些所謂的“完美公司”的資金灰飛煙滅了,那些依舊成功的公司股價在沖高後依舊會回檔到正常水準,導致投資者收益跑輸基準。
那種引領牛市的,股價巨額增長的小部分公司,最終價格都會修復到正常水準,同時伴隨著巨額的損失。但是當市場情緒普遍樂觀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的時候,這種可能性經常被投資者忽視。
最後,當投資者瘋狂追捧那些引領牛市的股票的時候,很多人都堅信這種情況肯定會持續下去,並為這種情況辯護。就像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候投資者總結的那樣:
· 股價肯定會表現得好,因為他們會持續吸引資本
· 因為科技公司表現最好,它們一定會不成比例得吸引新入市資金
· 這些科技股優秀的表現會吸引更多資本進入市場
· 這些科技股優秀的表現,會讓那些被動指數投資者增加它們在科技股中的投資比重。
· 為了跟上這些科技股的回報率不至於跑輸指數,主動投資基金經理一樣需要加倉科技股。
· 這樣看來科技股不太會下跌,還會繼續跑贏市場。
你可以管這個叫“良性迴圈”或者“永動機”。這種東西往往會在牛市中點燃投資者的情緒。但是邏輯告訴我們這種東西是不可持續的,股價會被自身的重力壓垮,就像2000年那樣。
很多最重要的投資理念往往是反直覺的。其中之一就是理解沒有任何一個股票,市場,投資品種能夠永遠跑贏其他投資目標。因為人的天性,“最好”的東西往往會被高估。哪怕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好,它們的價值也才勉強配得上這些股票的超高定價。而一旦發現這些股票沒有達到“最好”,或者犯了一些錯誤,股價的基礎就會崩塌。